“在產業發展中,堅持黨員帶頭、黨員示范,凡是黨員沒有全部覆蓋的產業不號召群眾發展,凡是黨員沒有實現收益的產業不號召群眾發展?!毕特S縣活龍坪鄉黨委書記譚浩在2017年度基層黨建述職中如是說。
底氣來源于“實干”,龍坪鄉茶林堡村就是一個縮影。2017年10月,咸豐縣財政局、太平洋財產保險恩施中心支公司、太平洋財產保險咸豐縣分公司選派駐村工作隊進駐茶林堡村。
茶林堡村過去長期無主導產業,集體經濟空白。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本著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原則,召開小組會、院落會、屋場會,確定了長期以白茶產業為主,短期套種辣椒,養殖生豬的“一茶一菜一豬”的產業格局。
聽了群眾意見,定了產業方向,原以為這脫貧增收就算起了個好頭,但一系列問題又給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潑了一盆冷水。茶葉豐產了在哪里賣?蔬菜種了誰來收購?我們村建不建廠?很多農戶猶疑、觀望甚至反對。
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通過各種渠道,聯系到了硒源山茶業(湖北)有限公司,希望公司在茶林堡村建基地、建茶廠。
“茶林堡村適宜種植茶葉,但田塊分散,土地平整度不夠,管理難度大,集中連片發展還要流轉土地?!倍啻慰疾旌?,硒源山茶業總經理羅培高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一方面發展傳統的種養業無法脫貧增收,另一方面發展新產業又困難重重。面對兩難抉擇,村黨支部書記王章紅與駐村工作隊連夜開會商討,最終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想辦法干,就從宣傳土地政策、發動黨員帶頭開始。
說干就干。開小組會、屋場會,反復宣傳土地平整流轉的有關政策,現場與農戶算經濟賬,同時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引導村民流轉土地。全村29名黨員全員參與、抱團發展,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經過半個多月努力,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做通了大部分農戶的工作,按照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的原則,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526畝。通過開溝放渠和邊界調平,在平整土地1200余畝后,還凈增了85畝土地。
土地條件達到了,茶林堡村也迎來了投資。村“兩委”與硒源山茶業共同組建了茶林堡村農業扶貧互助專業合作社、咸豐縣創新茶葉專業合作社,并將凈增的85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在村承包農戶土地建基地、建廠房,建立起“企業+股份合作社+資金互助社+農村專業合作社+主導產業+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
村民的熱情開始被點燃。2017年全村集中連片發展白茶1760畝,其中220戶貧困戶種植白茶868畝,套種馬鞍山辣椒1000余畝,年出欄20頭生豬的養殖戶達到100余家,凈增的85畝土地每年可穩定向村集體分紅5萬多元。
在茶林堡村的帶動下,2017年,龍坪全鄉適宜白茶和辣椒種植的村,黨員家庭種植茶葉、辣椒面積達到了人均1畝以上,帶動群眾發展白茶2萬畝、辣椒1.8萬畝,三分之二以上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由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創辦領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