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產業興旺被擺在突出位置,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農村要走特色產業發展路徑的堅定決心和現實要求。
過去總是講“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鋪路石,很多地方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發展的理念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基層黨組織要充分挖掘地方資源,發揮獨特優勢,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
要盤活存量,做強產業。地方發展如同個人的成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地方再小,發展再滯后,辯證地看也會是優勢。過去沉寂的資源,忽視的青山綠水,筆直的阡陌小道,修葺整理后就是一幅活靈生動、富有鄉韻的山水圖景。
當前,精準扶貧力度空前,農村要主動對接扶貧產業規劃,積極謀劃富有地方特色的規劃藍圖,深挖本地富礦,可種蔬菜、藥材,可開展水果種植、特色養殖,不斷補齊發展短板、加固民生底板、優化自身長板,把現有存量資源打磨變成拳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要引進增量,做大產業。存量的盤活是加法,增量的引進是乘法。在加的基礎之上,村兩委要主動“走出去”,學習農業發展最先進的理念,掌握了解農業生產最優化的技術,膽大心細敢闖敢試。
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要立處高位,打開廣角,改進作風,始終聚攏人才第一資源、始終聚焦當前重點工作、始終聚集優勢特色產業,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