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萍萍
首都體育學院羽毛球項目講師,亞洲級后備裁判長,國家首批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師、考評員。2015年獲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yè)技能鑒定體系研究、羽毛球競技后備人才培養(yǎng)研究等。
搓球技術是在主動狀態(tài)下可選擇運用的前場技術之一,它是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中教練們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術。了解更多有關技術的考核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項技術,大家可在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yè)鑒定培訓”上獲取具體內容。
搓球技術分為正手搓球和反手搓球,上一期我們已經(jīng)介紹了正手搓球技術,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反手搓球技術中的常見問題。
判斷起動中的常見問題
判斷來球之后,運用前場反手步法向來球方向移動,同時持拍手前臂內旋帶動手腕,做回環(huán)引拍,向來球方向伸出,左手自然后伸,保持身體平衡,準備擊球。(見圖1至圖2)
常見錯誤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析了正手搓球技術的常見錯誤,有些錯誤同樣發(fā)生于反手搓球技術中。除此之外,還需要補充的是:
1、重心過低
搓球是一項主動技術,需要爭取較高的擊球點,如果在判斷起動的過程中將重心降得過低,則無法爭取合適的擊球時機,從而擊球點過低,影響搓球技術的發(fā)揮。
2、未及時調整握拍姿勢
反手搓球技術需要運用反手握拍姿勢來完成,如果未及時調整握拍姿勢,使用正手的握拍姿勢進行反手搓球技術,則會影響發(fā)力動作,造成球的旋轉不夠充分,出球質量不高。
因此,打球時應隨時根據(jù)來球位置調整握拍姿勢,運用正確的握拍技術回擊來球。
擊球動作中的常見問題
反手搓球也分為收搓和展搓兩種:收搓是用食指、拇指捻動球拍,手腕由展腕至收腕發(fā)力,以斜拍面由左至右切擊球托左后側部位;展搓是擊球時由收腕到展腕發(fā)力,由右向左以斜拍面切擊球托的右后側部位,使球呈上旋并翻滾過網(wǎng)。
無論是收搓還是展搓,擊球點在距離球網(wǎng)頂端10至30厘米的近網(wǎng)位置。
常見錯誤
1、擊球點過遠(見圖3)
搓球屬于上手位擊球的主動技術,擊球點距網(wǎng)較近。如果是離網(wǎng)較遠的球,則不宜選擇搓球。如果擊球點離網(wǎng)較遠,拍面摩擦球托的力量較小,很容易造成球不過網(wǎng)。
2、擊球時揮拍動作過大(見圖4)
搓球是一項網(wǎng)前輕技術,發(fā)力時主要靠手指、手腕捻動。初學時一定避免用大臂揮拍動作過大,造成多余的力量作用在球上,影響搓球的質量。
擊球后回動中的常見問題
完成擊球后,右腳立即蹬地向中心位置回動,同時持拍手迅速收回,準備下一個回合的來球。如果不迅速收拍進行準備,只是把拍子垂在腿邊,則會影響下一個回合的擊球。
避免常見錯誤的練習方法:
1、多球練習(見圖5至圖8)
請搭檔連續(xù)從網(wǎng)對面直線位置拋球在反手搓球區(qū)域內,練習者從判斷起動開始,進行完整的反手搓球技術的練習。注意和搭檔及時溝通拋球的節(jié)奏和速度,開始時可以慢一些,技術逐漸熟練后,可以提高速度。
2、單球練習(見圖9至圖10)
請同伴拋球后作為對立面進行搓球練習,可以要求同伴用正手放網(wǎng)前球技術或正手搓球技術來回擊球。練習者根據(jù)對方來球進行反手搓球練習,連續(xù)進行,以達到重復練習、鞏固手感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肖杰、劉萍萍著;
2、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yè)鑒定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