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錦賽已經落幕多時,現在再來發掘比賽的細節可能略顯延遲,我們不妨從大一點的角度來看這次比賽的價值和意義。世錦賽依然是單項世界冠軍的搖籃,但一年一次的頻率和亞運會緊隨其后的銜接安排,讓本屆世錦賽顯得有點匆忙,匆忙備戰,匆忙總結。雖然世錦賽的總結難以覆蓋或運用到亞運會上,但從時間節點來看,南京世錦賽作為新奧運周期的中點,可以窺見這個周期的發展趨勢和格局變化。
“雙核”點評:有喜有憂,任重道遠
賽后,國羽“雙核”夏煊澤和張軍分別分析了國羽的表現并提到之后的調整。
男單實現了滿額參賽,但都分在了上半區,造成了內戰的消耗。35歲的林丹和29歲的諶龍都在強敵面前表現不錯,但年齡意味著體能等各方面的下降,這是競技場上的自然規律,幫助他們保持競技水平是團隊的大任務。
夏煊澤認為,石宇奇在技術上不比冠軍桃田賢斗差,但應變能力還是欠缺,特別是在比分落后時。每個運動員都有特長和得分手段,石宇奇要保持進攻特色,還要去領會如何在落后局面下一分分咬住。1/4決賽與周天成的決勝局中,石宇奇做到了這一點,但決賽面對更強大的桃田賢斗,這一點小疏忽就能被放得很大。
周天成在1/4決賽中求勝欲望很高,發揮很亮眼,雖然最后石宇奇贏了,但過程很驚險且艱難。這次男單組未能奪得冠軍,發現了不足,未來需要投入更多、更細致的耐心去磨練,細化每一天的訓練安排,多模擬、多對抗。
何冰嬌在八強戰中終止了戴資穎的31連勝,突破了自己。但是,未能闖入女單決賽也說明了隊員還不夠扎實,隊伍厚度不夠。領獎臺上,西班牙、印度、中國、日本各占一席,勝負就看誰的狀態更好,這也意味著參賽隊員必須具備高強度的對抗能力。
張楠/劉成、李俊慧/劉雨辰在男雙半決賽會師,在會師前分別頂住了困難和挑戰,沒有輸外戰,反映出兩對主力組合的成熟。年輕組合韓呈愷/周昊東和譚強/何濟霆都在關鍵場次因心態問題而被逆轉,沒有把優勢轉化為勝勢,但獲得了對自己實力的認可。現在男雙組整個厚度不錯,要繼續提升主力組合的競爭力,帶動幾對年輕組合更大的進步。
張軍認為,女雙要直面這次比賽的失利,發現關鍵問題。像陳清晨/賈一凡在主動的情況下,兩局都拿到局點,卻輸在了急躁的心態上;幾對年輕選手都在關鍵分或相持球中有不同的毛病。因此,女雙要重新沉淀和思考如何去提高。現在,日本女雙的整體水平擺在眼前,教練組和隊員們需要群策群力,隊伍之后還會邀請老專家、優秀教練、退役運動員一起來討論女雙未來如何發展調整。中國女雙現在確實很困難,重新崛起也需要過程,我們要先做到有能力對抗,再在對抗過程中尋找辦法戰勝對手。
整體來說,混雙這次的表現是最出色、最值得肯定的,王懿律/黃東萍在連接、配合上有了一定進步,鄭思維/黃雅瓊在心態上也逐漸成熟,張楠/李茵暉也能在逆境中尋找機會解決困難。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就是最強的。接下來,混雙組依然要把細節做好,把困難想得更多。
看國羽戰績:2金2銀不容易
從決賽成績來看,中國隊與2017年格拉斯哥世錦賽比較類似——占據決賽日的4個席位,最后奪得2金。其中,男單、女單和男雙的形勢與去年基本相同,但女雙和混雙卻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去年,林丹闖進男單決賽,不敵丹麥的維克多;女單的陳雨菲獲得銅牌;張楠/劉成力保男雙冠軍。今年,這三個單項的成績幾乎一致,但主3b859089125215fddcb84a40183de0a8要隊員都換了面孔。重臨青奧體育公園福地的石宇奇與何冰嬌登上領獎臺,劉雨辰/李俊慧在最后時刻阻止了日本隊捧走3金。所謂“創業容易守業難”,日本隊在這三個單項都具備沖金實力,但中國隊在被沖擊之下依然能守住陣地,成績沒有下滑,這樣的持平雖算不上是大突破,但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不錯的成績了。
石宇奇在高手如云的上半區脫穎而出,就這個成績而言已經難能可貴。雖然有最后屈居亞軍的遺憾,但應該看到,經歷了大賽考驗的他,已經在技戰術和心態上又有了提升。面對衛冕冠軍維克多,諶龍打了一場漂亮的復仇戰,守住了他的那條線。去年,林丹代表國羽男單闖入決賽;今年,在林丹出局的情況下,石宇奇和諶龍擔起了各自的責任,這些都是亞軍之外的看點。
另一方面,從這三個項目奪牌成員的變換來看,中國隊其實依然是有集團優勢的。當然,這種優勢難言突出,但起碼在隊友掉隊的情況下,依然有能站出來扛大旗的核心人物。
女雙從冠軍到無緣四強,成績下滑是現實,也反映出女雙組依然處于嘗試與調整的陣痛當中。如果說,陳清晨/賈一凡在格拉斯哥的奪冠暫時彌補了這一現象,那么這次的失利則再次直接暴露了問題。過去一年里,中國女雙在世界排名前十中都僅有陳清晨/賈一凡這一對固定組合,這一次也僅有“凡塵”組合闖進八強,一對多的戰局難處上風。
混雙去年屈居亞軍,今年我們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讓三面五星紅旗在領獎臺上升起。重組后的鄭思維/黃雅瓊顯示出自身的強大實力,王懿律/黃東萍、張楠/李茵暉和何濟霆/杜玥都獲得了各自的進步。雖然主要對手依然具有不少威脅,但混雙的集團優勢可以說已具備雛形。
看日本隊崛起:奧運東道主吹起強勢號角
這一屆比賽,日本派出的媒體人數創了海外世錦賽之最,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日本的沖金點多。事實上,不管排名、戰績還是最后的成績,日本隊都已經成為了中國隊最大的競爭對手。
從對陣來看,五個單項都有中國隊和日本隊的比賽,在合計9場比賽中,中國隊取勝了其中5場,剛好過半。最后奪冠的男雙貢獻了3場,其他兩場來源于男單和混雙。中國隊依然是大部分比賽日中占據席位最多的隊伍,但在決賽日,中國和日本分別占據了4個席位。
在最后的成績比拼中,中國隊獲得2金2銀4銅,日本隊獲得2金2銀2銅,我們以兩塊銅牌的微弱優勢超越對手,占據了獎牌榜榜首。但要看到的是,日本隊在沒有進入決賽的女單和混雙中都有非常強勁的實力,山口茜和奧原希望依然是日本女單雙星,渡邊勇大/東野有紗在1/8決賽把王懿律/黃東萍逼到了最艱難的境況。
在今年已經進行的公開賽獎牌榜上,日本隊已經以比較明顯的優勢占據超級500賽以上的獎牌榜第一。今年的湯尤杯上,中日各取一杯,來到世錦賽上,中日又各取2金。尤其在女雙項目中,日本隊包攬冠亞軍,占據四強中三個席位,這三對組合還不包括奧運會冠軍松友美佐紀/高橋禮華和并未參賽、但已經在今年收獲6個公開賽冠軍的高畑祐紀子/櫻本絢子。雖然,我們在世錦賽的獎牌榜上以微弱的銅牌優勢領先,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國隊會受到日本隊越來越強的沖擊,競爭形勢會越來越嚴峻。
看冠軍:有“大熱”,無“必然”
“大熱必死”、“大熱倒灶”等詞往往出現在大賽中,這正說明了大賽的獨特之處,能把任何一個細節放大,并使其足以影響整場比賽。
四分之一決賽中,維克多、戴資穎、蘇卡姆約/吉迪恩和陳清晨/賈一凡四位當時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同一天被淘汰,雖然不見得他們都是單項中最熱門的人選,但世界排名反映的是過去一年的綜合成績積分,可以說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的狀態。可見即使是排名最高的人,甚至是戴資穎和蘇卡姆約/吉迪恩這樣的“公開賽冠軍收割機”,可以被稱為大熱,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大概沒有很多人會預料到第一次參賽的松本麻佑/永原和可那能一舉奪冠,無法預料王懿律/黃東萍和鄧俊文/謝影雪那場半決賽能打出這樣的分數,更沒想到山口茜在對陣辛德胡時那個離譜的發球錯區。往往我們說的“冷門”會產生在比賽前幾輪,但上面說的各種情況,都真切地發生在了最后兩天的比賽中。戴資穎和蘇卡姆約/吉迪恩沒有進決賽,而鄭思維/黃雅瓊和桃田賢斗都在期望中奪冠,所謂大熱論,從來不是必然。
看格局:瞬息萬變,再無均勢
兩年后的同一時間,奧運會將在日本東京拉開大幕,南京世錦賽也恰好是新奧運周期的中點,每個單項的格局在這兩年中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從2006年馬德里世錦賽起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男單壟斷這11年間的大賽冠軍。而這兩年來,雖然中國男單依然闖進世錦賽決賽,但冠軍已經易主,先后來到了丹麥隊和日本隊手上。可能就在不久前,我們還習慣用“林李大戰”、“林李諶”這些詞匯去概括世界男單局面。到了現在,我們開始不得不多添加一些名字上去,桃田賢斗、維克多、石宇奇、斯里坎斯等90后男單迅速上位,打破了維持了近十年的“均衡”局面。現在,他們正是當打之年,兩年后,更成熟的他們很有可能會成為大賽的主角。
進入2017年,戴資穎以近乎無敵的戰績穩穩地占據著女單世界第一。缺席了格拉斯哥世錦賽后,她帶著大家滿滿的期待來到南京,卻被何冰嬌拒在四強門外。可見女單賽場也并非就這樣一家獨大,剩下的一線球員中也總有一種“輪流坐莊”的意味。奧原希望拿到了格拉斯哥世錦賽冠軍,但在很多公開賽難覓冠軍;馬琳在里約奧運會奪冠后經歷低潮,卻在南京及時復蘇,完成三奪世錦賽金牌的歷史佳績;辛德胡已經連續三年屈居亞軍,穩定但無法更進一步的成績顯得有點尷尬。此外,山口茜、拉差諾、何冰嬌、陳雨菲等都有穩定的發揮,也有爆發點,“強勢而不均衡”可以略為形容女單的境況。
至于三個雙打,里約奧運會后的大規模新老交替則顯得更為明顯。參加2017年和2018年世錦賽雙打決賽的運動員共有24人次,其中有20人次是在2016年后才晉升一流行列的,僅有張楠、阿山、阿瑪德和納西爾四位球員參加過里約奧運會。
印尼男雙蘇卡姆約/吉迪恩世界排名積分突破了10萬,但兩屆世錦賽都未能登上領獎臺;中國男雙兩對主力雖然在這兩年的公開賽上久不見金,但穩扎穩打的他們幫助國羽兩次鎖定世錦賽冠軍;還有日本、丹麥、馬來西亞等多對組合環視,可見以速度和激烈著稱的男雙依然是短兵相接的爭搶要地。
女雙和混雙在近期都呈現了一定的包圍趨勢,有日本女雙的包攬,也有中國混雙的會師。但展望奧運會,每個協會在每個單項最多只有兩個名額參賽,這樣的集團優勢或許能在奧運資格上為己方助推一把,但并不能在奧運會賽場上起到大作用,真正地提升和鞏固每對組合的綜合實力才是奪冠的不二法門。
從2001年塞爾維亞世錦賽到今年南京世錦賽,中國隊連續13屆位列獎牌榜首位,但毋庸置疑的是,近幾年競爭越來越激烈,沖擊越來越大。在東京奧運會的中點,我們看到了肯定,也發現了隱患。兩年光景足以改變一切,每個協會都有可能實現終點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