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南京世錦賽,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臉龐。雖然他們放下了球拍,褪去了運動員時的光芒,但是在白色羽毛球的吸引之下,他們變換了身份繼續愛!
孫俊:首次臨場指揮很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石宇奇這次登場,坐在臨場教練席上的除了國家隊男單教練陳郁,還有江蘇隊總教練、前世界冠軍孫俊。
在今年5月的湯尤杯賽上,孫俊就以顧問身份隨國家隊征戰曼谷,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協助石宇奇的訓練。石宇奇可以說是孫俊一手培養起來的,這次世錦賽在南京展開,孫俊再次來到國家隊協助石宇奇的訓練。不過,在湯尤杯賽時,孫俊只是賽前熱身時幫助石宇奇做準備,并沒有臨場指揮。這次南京世錦賽,當孫俊坐在場邊教練席上時,他坦言還是很興奮、很緊張,有些像第一次打大賽的隊員。
對于世錦賽, 孫俊有著既痛苦又美好的回憶。1997年世錦賽決賽,他戰至全身抽筋,最后惜敗;1999年世錦賽,他終于登頂成功,成為世錦賽男單冠軍。此后,他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退役。
從1999至今 ,整整 18年過去,孫俊再次出現了世錦賽的賽場 ,只是身份已經換成了教練,而目標則是幫助弟子沖擊世界冠軍。
盧蘭:裁判工作 全新挑戰
九年前,盧蘭還是一名世錦賽參賽隊員,并且拿下了那一年世錦賽的女單冠軍;九年后,盧蘭成為一名裁判,擔任世錦賽的司線工作。
因為對羽毛球的熱愛,盧蘭離開賽場后并沒有離開這個行業的。只是開始,盧蘭也沒有想具體要做什么,只是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去嘗試。退役之后,盧蘭一直在羽毛球的軌跡里生活和工作。她先是去了北京體育大學深造,隨后就來到上海交大當了體育老師,帶領高水平羽毛球運動隊訓練和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盧蘭是國羽女單世界冠軍中當裁判的第一人。去年,她萌生了當一名裁判的想法,之后便去咨詢了幾位業內老師。在聽從老師的建議后,盧蘭開始了認真的準備,并在今年5月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國家級裁判。
如今,換了一種身份出現在世錦賽,盧蘭也是頭一次接觸賽場下的事情。比賽要準備多久,有哪些工作要做,盧蘭覺得這些都是一種挑戰。當然,有挑戰也會有收益,盧蘭覺得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見到老朋友。
世錦賽第一天就當了至少4場的司線。雖然沒有當運動員時那么累,但是當裁判更多的是一種心理的考驗和精神的消耗。當運動員的時候,只要管理好自己,想著怎么贏球就可以了。而當了裁判,盧蘭更多也要和裁判團隊配合,更多地考慮用事實說話——“界內就是界內,界外就是界外”。
王儀涵:客串主播記者過把癮
時隔三年,王儀涵再次出現在世錦賽現場,只不過這一次她換了一種身份,當起了直播嘉賓和客串記者,過了一把采訪癮。
比賽期間,王儀涵早早就來到比賽現場,賽后,她拿起話筒到混合采訪區采訪林丹。看到采訪自己的是王儀涵,林丹一開始很驚訝,愣了一下才回過神。隨后兩人擊掌,祝賀取勝,再之后王儀涵便進入了記者角色開始采訪。
除了采訪,王儀涵還有個主要工作就是做客中國體育直播TV,對重要場次的比賽進行直播并評論。直播間的氛圍相對比較輕松,王儀涵也喜歡這種無拘無束的氛圍,上來就讓小編直接喊她“小貓”。調試設備和座位時,愛美的小貓還特意研究了一下機位和角度,挑選了一個座位方向,她說:“這樣可以顯臉小!”
退役后,王儀涵一直在嘗試各種新的東西,接到了很多活動和節目的邀約,行程滿滿,用她的話形容就是“像打仗一樣”。換了一個身份再來到世錦賽,拿著世界羽聯的“一日卡”當起了主播和記者,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體驗了一次世錦賽。臨走前,王儀涵還表達了自己的興奮和不舍:“第一次這么輕松地來到世錦賽,能這樣沒有壓力地在媒體區活動,真是一種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