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妹的名字在世錦賽的秩序冊上是全新的,在女雙領域是全新的,在成人賽事中也是全新的。這一年,她從單打轉到雙打,從世青賽打到世錦賽,以閃電般的成長速度躋身到中國隊的女雙前列。雖然世錦賽上沒有拿到很好的成績,但對于年僅19歲的李汶妹而言,能享受到這種在世錦賽上拼搏的過程已經是最大的收獲。
一年時光:
從單打到雙打,從世青賽到世錦賽
2017年7月,李汶妹還在代表中國隊參加亞青賽的女單項目。之后的全運會,她身兼女單和女雙兩項,為湖北隊拿到女團銀牌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全運會是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后,基于隊伍和對她本人發展的考慮,隊伍決定讓李汶妹轉練雙打。在國家二隊僅僅練了一個多月后,李汶妹便以雙打組的身份來到了世青賽,并在團體賽重要場次中兼項女雙和混雙。這樣的安排,既反映了團隊對她的信任,也代表了她的能力,李汶妹也坦率地表示:“其實我比較喜歡雙打。”
世青賽后,李汶妹正式到國家一隊女雙組報到。來到隊里的第一個搭檔,就是已經在女雙賽場上取得了不錯成績的黃東萍,打的第一站公開賽,就是家門口舉行的中國公開賽。以全新的身份,參加全新規格的賽事,李汶妹覺得沒什么壓力。在這種心態下,她們在中國公開賽第一輪就輸了,緊接著的香港公開賽卻打進了四強。這個四強,也讓李汶妹的名字一下子闖入了大家的視野。
直到世錦賽資格積分截止前,李汶妹/黃東萍僅僅參加了六站賽事,別人有一年的時間去累積世錦賽資格積分,但她們只有六個月。拿著六站有效積分,她們在今年5月第一期世界排名中僅位列第52。這樣的排名,要參加世錦賽有點難度,連李汶妹都直言“完全沒想過能參加世錦賽”。
“完全沒想過”的事情竟然發生了,其他排名靠前的組合的退出,讓黃東萍和李汶妹在最后時刻拿到了世錦賽資格,她們在7月初打印尼公開賽時才正式確認這件事。“完全沒有想到!我都沒有覺得自己能打啊!反正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大賽,我去拼就好了嘛。”李汶妹這樣形容備戰世錦賽期間的心態。
兩場比賽:
收獲不一樣的心態體驗
想是這樣想,但做卻很難做到。世錦賽第一場,面對一個月前三局贏過的吳玓蓉/許雅晴,李汶妹/黃東萍又打滿三局才勝出。
回顧那場球,李汶妹覺得自己的思想和心態都準備得不充分,覺得之前能贏,這次也可以,對困難的準備不足。第二場對陣最后奪得冠軍的日本組合松本麻佑/永原和可那,她們先贏后輸,以1比2不敵對手。
到了第二局后半段和決勝局,日本組合已經比較適應李汶妹的進攻,在攻不死、無法有效得分時,李汶妹覺得當時的自己已經越來越沒信心,甚至有點虛。這固然有組合間的技戰術和能力問題,但關鍵時候的心態也影響到局勢。李汶妹覺得這場球第二局16比16時就是轉折點,也是她對世錦賽印象最深刻的點。
回顧這次世錦賽,李汶妹覺得自己的心態都沒放好,第一場放高了,第二場后半段放虛了。其實,在之前的比賽中,她和黃東萍連勝過日本的幾對主力,李汶妹也感覺自己的進攻力量足夠,但失誤偏多,經常讓對方輕易得分,這些都是教訓,也是收獲。
內柔外剛:
希望從過程收獲自信
在隊里,大家習慣叫李汶妹為“妹妹”,不僅因為她年紀小,還因為她溫和的小女生性格。妹妹自評性格平淡、隨和、偏內向,她很少留意網絡上的言論。她這樣說:“輸贏都會有不同的聲音,我不希望過多地用結果來衡量自信心,而是從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收獲自信。”
有人會覺得李汶妹太溫和,不夠狠,像小綿羊一樣,這會影響她在場上的霸氣和求勝欲。的確,內斂平淡的個性和她酷酷的外表以及凌厲的殺球并不相符,連她自己也搞不懂這種反差從何而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她不向往勝利,相反,小姑娘比誰都更想證明自己,只是不同人的行動和表達方式會不一樣。
這一年,李汶妹經歷了從單打轉向雙打,在世青賽后馬上以火箭般的速度拿到了世錦賽女雙資格,實現了從青年大賽到成人大賽的無縫連接。在她眼里,這一年的經歷足夠多而寶貴,畢竟她才19歲。問起其他隊員在世錦賽最大的收獲時,他們大多會具體回答自己在比賽中的得與失,李汶妹的回答卻獨樹一幟,她覺得,參加世錦賽這件事就是她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