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過年了,年前的忙碌亦如往昔。對于回家過年心切的人來說,年前的這段時間,最要緊的就是趕快把手上的工作做完,一身輕松地回家過個踏實年。因此,年前的工作效率相當高。
為了讓辛苦了一年的編輯部同事可以早些回家過年,這一期雜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在年前趕制出來。雖然時間緊,但內容依然保質保量。說實話,年前這段時間,國內國際羽壇都挺忙的,事情千頭萬緒,我們兵分多路,采集回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從中嗅到了許多變革正在來臨的味道。
2月2日,持續了兩個月的羽超聯賽終于落幕。廈門特房時隔兩個賽季終于重登聯賽冠軍領獎臺,而常規賽一路高歌猛進、被視奪冠最大熱門的青島仁洲卻折戟半決賽,結果著實有些出人意料。青島仁洲半決賽敗給浙江能源,兩大奧運冠軍張楠、林丹雙雙輸球,競技場上最被看好的球隊往往難以笑到最后的規律再次被印證。從場上表現看,連續身兼兩項作戰的張楠太累了,以致于在最后的時刻沒有了良好的狀態。而林丹則明顯讓人感覺老了,速度慢了,面對年輕隊員的猛烈沖擊,已經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當然,林丹沒有服老。輸球之后,他向我們透露了一個信息,他正在組建一個新的團隊,配備了教練、體能師等,要為堅持到東京奧運會而努力。此前,林丹曾以個人名義簽了與國家隊不同的品牌,開了國內羽壇的先河。如今,他又將擁有個人的訓練團隊,又是一項創新之舉。在羽超聯賽乃至國內羽壇仍然停留于職業化淺嘗輒止的階段,林丹率先在職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
羽超聯賽結束后,除了林丹獨自留在北京訓練,國家隊的其余主力全部趕到海南陵水,投身一年一度的年初集訓當中。這一次的集訓和以往相比,也多了許多新的變化。先是集訓的時間被密集的賽事沖得七零八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通過集訓恢復狀態、儲備體能的目標,對年輕的教練團隊是一次新的挑戰。再有就是集訓期間,還要為世界羽聯即將在正式比賽中試行的一些改革做準備,比如發球高度的演練。
當世界羽聯宣布將在今年3月試行1.15米發球高度新規后,各種爭議不斷。但爭議歸爭議,新的玩法定了,對于隊伍而言,首要的還是努力去適應。從隊伍演練的情況看,這個發球新規則似乎比原有的規則更難掌握,人為的因素不降反升。與隊伍有同感的還有首批接受世界羽聯培訓的考委們。中國的國際級裁判長鄭三糧是參加培訓的考委之一,她結合培訓情況為我們寫下了她對這一發球新規則的認識與體會,有很多感受與國家隊不謀而合。由此看來,這一即將試行的新規會在世界羽壇掀起一些波瀾。
除了這些已經公開的變革,中國羽壇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巨變正在悄然發生。我們習慣了多年的舊有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領導層、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發展思路等等,總之,一場全新的變革即將拉開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