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剛好是本人打球的第15個年頭,也是寫這個器材專欄的第10年,我的感受是羽毛球器材跟3C產品一樣,從“專業化”逐步走向“消費化”。不少從專業時代過來的資深玩家可能會對消費時代失望,覺得羽毛球器材的“技術已死”,現在只剩“營銷為王”。
對我個人而言,從一開始亂花迷眼、追求個性與極端,到現在繁花閱過、感覺到同質化的瓶頸后,追求極簡,似乎破惑證真,走過了一個戒定慧的過程。在2016的6月刊,本人在《無極簡,不境界》系列文中提出了極簡的趨勢,并且具體描述了球拍參數和穿線技術中穿法與手法如何執行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
“極簡”已無熱度,“奧卡姆剃刀原理”顯得晦澀,都無助于以上理念的傳播。一直在尋思如何用一個更形象、更接地氣的詞來替代它們,直到最近“佛系”爆火,才驚覺,我佛慈悲,一詞驚醒夢中人。
羽毛球佛系青年如何快速養成?我試著幫各位總結一下。
一、羽毛球拍
在《無極簡,不境界》系列文中,我個人的總結,羽毛球拍如何“基本款化”、“去潮流化”?如何返璞歸真?參數要點總結就是56-7,56指“56標準拍面”,7指“72線孔”與“7字頭桿徑”。還有“T700”,最后一項是后來補上的,即碳纖型號中的T700其實也能當成基本參數之一。這是從內化的角度去講究極簡,會關注到這一塊的一般都是設計師、產品經理等人。我曾經在去年年終總結中提過“三爺”,即李三銘先生,臺灣資深羽毛球拍設計師。他也許就是佛系產品經理的代表人物,我就是從他設計的球拍上發現56-7極簡理念的。如何從外化的、消費者容易理解的角度去養成佛系?讓我們來開開腦洞。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那里,佛教與佛教的前身印度教是最具文化影響力的兩大宗教體系。佛教中的“空”,與印度教中的“梵”,都指向“無”。于是,至今仍然崇尚務虛的印度早在笈多王朝的時候就發明了人類文明史上一個最為重要的數字0。可以說,沒有0便沒有現代數學,也就沒有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現代科學。
佛系本空,第一個被我想起來的佛系型號卻是一個歐洲品牌——Carlton。Carlton曾經有一個球拍系列叫“Zero”零戰。雖然冷門,但那種去掉一切77219be3786fd0195a5a6d2f39a9d0c920ed129f78de1e4409afdc4ed99ce0dd裝飾的北歐性冷淡風卻給我留下深刻記憶,堪稱佛系基本款。
只在球拍T頭、錐蓋、手膠等位置出現品牌LOGO,中桿僅印球拍參數,基本就是清漆一層,素面朝天。這種素雅的境界就像佛系中人,清香一柱茶一壺,不問世間風俗事。據一位行家透露,他用爬蟲程序去收集淘寶的羽毛球拍銷量數據,發現小黑拍的銷量驚人。他于是提出一個看法,就是羽毛球拍正在像服裝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意簡心和,而不是過度包裝。
相比之下,雖然YONEX也有一個叫“TI-zero”的型號,涂裝也非常簡約,不加長的參數顯得復古,但是在佛系修煉上跟Carlton的零戰系列對比,仍然不是一個量級,所以就此略過。雖然日本與北歐號稱兩大極簡思潮的發源地,但是羽毛球拍這一塊,日本產的還真想不出幾個典范。可能這也是一種路徑依賴,因為可以把球拍上面的水標裝飾貼好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日本品牌對此很有心得,所以很難說主動放棄這個優勢,而去追求裝飾后的極簡。
二、羽毛球線
像優衣庫、無印良品這些品牌,經常被文藝青年提及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堅持的“禪味極簡”基本款、去潮流。
羽毛球線如何基本款化?在這一點上,不得不提的幾個型號是:
1、YONEX BG65
世界銷量第一的球線,幾十年前幫助YY公司逆襲兩位行業寡頭—美國亞紗維與日本高纖,一舉成為耐打線的標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全世界幾乎所有專業隊的訓練標配線。
2、YONEX BG65ti & YONEX BG70Pro
這是Y家性能最均衡的兩個球線型號,性能五角型最為規則,六五鈦是熟面孔,基本不需要多講。值得一說的是冷門型號BG70pro,不怎么為人所知,但它是我的“初戀”, 15年前我第一支正式球拍上用的球線就是它。可惜這么多年,會跟我主動提起要穿它的客戶僅寥寥幾位。不過,我在判斷客戶可能對均衡線有潛在需求時,會主動安利他們穿這條線,過后不少人會成為回頭客。
這條線跟Y家8字頭球線的線衣技術是一樣的,都是卵型纖維編織包裹,所以不會像六五鈦那么容易滑,反而因為表層磨砂細膩,帶出一點日系球線中少有的德味。只是價格有一點尷尬,在非特價的情況下,70P的價格跟80線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后者,畢竟80線是銷量前三甲的口碑線,也是林丹等球星曾經最喜歡的一條線。
3、李寧7號線
4、勝利vbs70線
5、高神pro70線
7在佛教中是一個代表小圓滿的數字,七步生蓮,七級浮屠,過去七佛等等都是數字7。巧合的是,除了前面提到的羽毛球拍中管的桿徑坐標原點是7毫米,羽毛球線的線徑之坐標原點也是0.7毫米。上面提到的所有球線都是0.7毫米線徑,偏向耐打設計,類似65線定位,大有與BG65分庭抗禮的想法,提供給佛系青年參考選擇。
三、羽毛球服
最佛系的羽毛球服,無他,唯有獨臂刀客裝、三長老服。當年網友票選“穿什么球衣最能威懾對方”,其他答案都在搞笑,最正經的就是這種獨臂裝。第一眼看的時候,就以為是武僧服。武僧,也歸佛門,當年的三大球星李宗偉、蓋德、陶菲克也因此被網友戲稱為三長老,穿上去后,感覺像披上袈裟,在球場上帶發修行。
其實,這個設計原理也是想極簡。以右手持拍為標準,羽毛球與網球、壁球、乒乓球都是典型的單手持拍運動,正常來說,都是右肩活動范圍明顯大于左肩。于是,設計師想把右袖給單獨去掉。但對于這種不對稱的設計,可能是因為看起來突兀,或者感覺左手持拍運動員被忽視了,最終市場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真心要極簡,現在我們看到的無袖設計才是真正做到位,這種獨臂長老服則有點“革命不徹底”的感覺。
事實上,這10年我們看到了羽毛球服裝從帶領、帶袖的POLO恤,到簡領或者無領的T恤,再過渡一下獨袖,最終看到的是無領無袖、像坎肩背心一樣的球衣也開始成為主流的一種。這不能不說,走的就是佛系化的路子。
【參考文章】
1、《1989-2006 Yonex球拍技術的18年之死》作者Blackswan;
2、《印度發明了最偉大的一個數字“0”》作者 王啟明 中國駐印度使館科技參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