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極簡設計的時代,運動鞋從花蝴蝶一般五彩斑斕轉向了單色調、流線型且隱藏功能件的簡潔,不再用搶眼的顏色來突出炫耀自己某一個小部件的精湛設計。這不代表著運動失去了活力的色彩,只是大家開始更注重運動本身,而不是運動器材用顏色來突出的什么高精尖科技。
統一、簡潔的設計,能讓人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運動上,而不用去糾結是不是黑色中底比紅色中底更加皮實這類無謂的東西。在經歷了GEL-BLADE 4和GEL-BLADE 5兩代球鞋設計的起起伏伏后,ASICS似乎終于下定決心不再把自己的球鞋涂得花花綠綠,不再用突兀的色彩來強調自己獨特的側爪抑或加固了的TPU。在GEL-BLADE6羽毛球鞋上,一切開始變得簡單——統一的單色系、沒有斷層的從頭到腳一體式設計。當然,設計師還是不甘心地給鞋底和側爪涂上了搶眼的顏色,但這終究是一個好的開始。看上去簡潔的設計,也更貼合GEL-BLADE本身帶有的輕量屬性。在我看來,經過了六代鞋的努力,ASICS總算給GEL-BLADE找準了自己設計的定位。
重量:明顯下降
一如其減輕了的設計,GEL-BLADE 6的重量也有明顯的下降。比起GEL-BLADE 4已屬輕量的310克,GEL-BLADE 6只有260克重。而且比起GB4那種輕量路線走一半又想兼顧穩定和保護的貪心想法,GB6是徹頭徹尾地踏上超輕羽鞋的道路:鞋面能簡則簡,一切穩定性都交給鞋底去做,鞋面只要牢牢地固定住腳部就行。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喜歡穿超輕鞋的人,往往都是身體素質較佳的,保護性只需要做到恰如其分就好。他們要的是輕、貼服,包裹感強,穿了如同沒穿的直接觸地的赤足感。他們想要感受到自己肌肉的爆發力,鞋子不過是讓這個肌肉緊繃再釋放的過程更流暢的道具,它不應該比肌肉更強調自己的存在感。能做到這些,才是一雙真正合格的超輕鞋。
鞋面:舒適性需要磨合的過程
GB 6在這方面做得比它的前輩們更好,它的鞋面我尤其喜歡:薄,而且柔韌。
我不是很清楚它的材質,看上去是細菱形骨架上覆蓋了一層PU質地的膜。它沒有編織鞋面那種明顯的彈性,穿上腳來,覺得它比人造革來得更硬朗,這很有利于把你的腳牢牢地固定在鞋底上,畢竟超輕鞋的穩定性很依賴鞋底。你穿上它,會有薄鞋面沒有的安全感,這很不錯。但它硬朗的另一面就不那么舒適了,剛穿上也不是那么貼服。你彎曲前掌移動,它的彎折都不太順暢,會有一些硬挺的褶皺摩擦你的腳背,讓你感覺穿起來不怎么舒服。
因此剛穿上它打球,我并不是很喜歡它。心里想著它還是跟之前常穿的另一雙輕量羽鞋殊途同歸——輕量之余想保證鞋面強度,結果舒適性被大幅犧牲了,反過來很影響場上的表現。在第一次穿GB6的球局上,它硬硬的褶皺會磨到我的腳趾,即使隔著厚襪子也能感覺到,這讓我那一天的球打得并不是太愉快。
然而奇跡發生了。第二次穿上它,我感覺褶皺好像撫平了很多,鞋面莫名地更貼合腳部了。在一通熱身之后,我發現在場上跑動已經完全感覺不到它第一次那惱人的褶皺凸起摩擦,整個跑動都流暢了起來。GB6的赤足感,我也開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沒想到它竟然需要這么一個磨合的過程,褶皺消失真的大幅提升舒適度和包裹感。盡管第一次不那么怡人,但之后的快樂真的足以讓你忘卻之前糟糕的經歷。
因此,鞋面部分最終給我的感受很不錯。完整的一片式,磨合之后包裹無疑是全方位的,鞋面的強度也足以扛住急停急轉時的沖擊,鞋頭容易受沖擊和磨損的部位也有額外的補強。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沒有了,干凈、整潔、流暢,這種簡單卻實用高效的設計很得我心。
中底:偏硬的腳感容易產生赤足感
GB6的中底腳感偏硬,跑動起來力量回饋比較直接,是偏向于赤足感的類型。硬鞋底對體重輕的普通球友來說穩定性更好,就是起跳落地那一下不會有那種軟彈的明顯緩沖感,力量是卸去了,但就跟赤足落地一樣比較生硬直接。如果你是運動狂人,這種直接的暢快感一定會令你著迷,你能更隨心所欲地起動和剎停,不會有任何的遲滯,一切都是那么迅捷靈敏。我不建議替換厚鞋墊來讓腳感變軟,一來GB6本身的鞋墊和中底的緩震已經足夠好,二來這樣就失去了GB6的赤足快速起動的腳感,不如一開始就買一雙軟底球鞋。
鞋底:個性的色彩,橡膠底足夠防滑
GB6的鞋底底紋依然充滿個性,經典的人字紋防滑性能不用多說,asics還把它弄了個圓形排列,大概是想打造一個全方位的防滑性能吧,確實也符合羽毛球運動的特點。而有色鞋底一直就不是所有羽毛球人都愿意接受的,土黃色的生膠底仿佛才是羽毛球鞋的正統,但我是無所謂的。
客觀上我沒有感覺到“生膠底”跟彩色橡膠底有什么性能上的區別(其實現在很多“生膠底”也只是看起來像生膠的橡膠而已),只要底紋設計合理,彩色橡膠倒是更容易融入球鞋本身的配色設計。GB6的底紋我沒有感覺到有什么問題,在木地板上表現完美,無論是應對秋冬季的微塵干燥環境還是場地上的汗水,它都扛住了。當然,人字紋應對汗水這類液體引起的打滑是有優勢,但異物和大量的灰塵就不太行了,還是要注意保持場地清潔。
側爪:貢獻側向穩定性
用紅色鞋底,我覺得除了造出一條紅底線來襯托黑白灰素色鞋面之外,突出GB6的側爪也是設計師的目的之一。畢竟ASICS一貫非常喜歡用亮眼的顏色來裝飾它們引以為傲的各種稀奇古怪小功能件(例如最經典的中底彩色GEL)。
這個側爪是延續自GB5的設計,我沒有穿過這雙鞋,但它看上去張牙舞爪的,似乎挺厲害。在GB6上,側向穩定性對我來說還是足夠的,比另一雙GEL-V SWIFT要強不少。當然,這是堅固鞋面和硬質鞋底共同協作的結果,側爪應該也出了一份力,但有多少功勞也很難說清楚。對我個人來說,它沒有影響到我的穿著舒適感,這一點就足夠了,讓它繼續貢獻吧。雖然它看上去一點也不簡潔,或許沒有它,我會覺得視覺上更舒服一點。
穩定性和耐用性:不是強項,壽命有待提高
說到穩定性和保護性,這確實不是超輕鞋的強項。GEL-BLADE 6提供了充足的鞋面支撐,適度的側向支撐,尤其是腳踝位置,遠比我穿過的一些超輕鞋要強,但這依然不是它的強項。如果你身體素質普通,或者曾經受傷,想要依賴球鞋提供額外的支撐和保護,那超輕鞋不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同樣,面對耐用性這個每雙超輕鞋都必須面對的難題,GB6也沒有給出一份出人意料的滿分答卷。鞋面各方面性能雖然趨近完美,但高頻率的彎折和摩擦也會很快消耗它那薄薄的身軀。因為非常鐘愛這雙鞋,我幾乎每次都穿著它去打球,在近4個月的使用后,鞋面內側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顯眼的損耗。對拖步嚴重或者步法較重的球友來說,它的壽命應該不會太長。
總結
我很高興ASICS終于給GEL-BLADE 6找到了一個清晰的定位。以往的GEL-BLADE羽鞋一直沒有給人一種“blade” (刀鋒)的感覺,身形輕盈,卻有一副穿著重甲的樣子,不上電子秤的話,根本看不出來它跟ASICS自家重甲鞋GEL-BLAST有什么區別。這回通過一張完整而輕薄的單片鞋面和如刀面般潔凈閃亮的設計,GB6總算有了球場利刃的實感。
它輕盈、堅韌、腳感堅實硬朗,每一步都那么快速靈活,仿佛滾燙的刀刃在黃油上切割,毫無移動的阻力;它有著調教到近乎完美的赤足感——如赤腳踩在場上,但難受而多余的震動卻全被濾走;它是下肢力量強健的場上飛奔者的最佳搭檔,你不會感覺它有什么額外的支撐和軟綿的緩沖,你只是覺得自己的肌肉在流暢地收縮、舒展,一切都變得更加自然,仿佛在你的身體機器中滴入了頂級的潤滑油,讓你可以動力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