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鮮
跟國家一隊和二隊不同,國青隊采用的是集訓制度。每年計劃進行兩次,安排在國際比賽較少的時候,每次持續兩個月左右。將優秀的適齡球員集中在某個固定地點進行訓練,由此被稱為“集訓”。
作為2017年的第二次集訓,國青隊的集訓地點在安徽合肥。這是這支國字號隊伍首次造訪這里,更準確一點,集訓地點在合肥體育中心。
合肥體育中心位于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南部,按照能夠承辦全國運動會及單項國際賽事的標準,建設了包括主體育場、綜合體育館和游泳館在內的“一場兩館”等多個配套設施。由于平時不對外開放,合肥方面將整個體育中心都提供給國青隊使用。體育館內共有20片場地,國青隊按照男單、女單、男雙和女雙4個組別輪流使用場地進行訓練。沒有安排場地訓練的組別,可以使用主體育場的田徑場、健身房等設施進行體能、力量等其他項目的訓練,科學合理地綜合安排訓練,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訓練設施。
訓練館、田徑場、力量房,距離球隊入住的酒店都在百米之內,酒店內專為國青隊提供一日三餐。如此一來,在幾百米半徑的范圍內,國青隊實現了從訓練到生活的全方位管理。
全新的集訓地點,迎來的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本次集訓的球員年齡段從2000年到2002年,不少隊員都是首次參加國青隊集訓。前來報到的80人,來自各省市隊伍的推薦,他們將在集訓過程中通過兩個階段的淘汰,在各年齡段選拔出佼佼者,為國家二隊輸送后備人才。
教練組采取了新老結合的搭配,汪鑫、邱子瀚、陸啟成、張偉4名年輕教練搭配陳鈺萍、陳偉華兩名老教練,有干勁有經驗,保證訓練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
汪鑫是女單主管教練,她已經是第二次加入國青隊集訓,算是新手教練。穿著羽絨服、背著雙肩包的她,和自己的隊員在一起,很難分辨出她是教練。上半年,在國青隊東莞集訓期間,汪鑫首次轉型為教練的身份。跟第一次相比,這次集訓,汪鑫承擔了更多獨立完成的工作。她要制定周計劃、月計劃,事無巨細地管理隊員從訓練到生活的問題。合肥冬季平均氣溫在5度以下,頭一天訓練站了好幾個小時,汪鑫又冷又累,走出訓練場時,腿全都木了。
從隊伍到教練,再到集訓地點,國青隊的這次集訓不太一樣。
測試
早上7點,國青隊的一天就開始了。早飯以前要全體集合點名,第一天排隊集合花費了好幾分鐘,多是獨生子女的00后們,磨磨蹭蹭、懶散、缺乏集體觀念。于是,教練組決定在點名后增加隊列操練,很快讓隊員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集合時間大大縮短,達到了教練組的要求。
嚴格要求不僅體現在集合上。集訓第一周恢復性訓練后,第二周進行了身體素質測試。這是每次集訓的“固定節目”,不少隊員是首次進入國青隊,體測也算是教練組掌握隊員情況的一種方式。不同的是,如今的體測結果作為“大數據”被歸納整理進入國青隊數據庫,教練組將據此制定達標標準,成為日后征調球員進入國青隊、國家二隊的“硬指標”。
這次集訓的體測包括立定跳遠、20米蛇形往返跑、5000米、殺上網、兩邊摸線、四點跑、1500個雙飛跳繩、對墻抽球等多項內容,全部80名球員的體側數據都整理在excel表格里,每項最差的成績還被專門標注為紅色,一目了然。體測的結果教練組并不滿意,現在年輕隊員的體能有下降趨勢。一方面,數據反映了球員的現狀;另一方面,由數據體現出的問題,又能指導教練組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并且最終再通過檢測由數據來證明訓練是否有效。
數據,如同一個隱形的教練,能夠時時提醒并且監督隊員的訓練。以集訓開始階段6名教練要帶80名球員為例,1比15的高比例難免有照顧不到的時候,球員們想要偷懶當然有機會,但瞞得過現場的教練,卻瞞不過測驗的數據。
國家隊二隊主教練王偉介紹,管理規范是本次集訓的一大特點。建立數據庫是管理規范的全新摸索,順應了如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未來,隨著數據庫的規范和完善,將促成建立健全青訓培養體系,有助于國字號隊伍科學合理地選拔人才。
殘酷
12月11日至16日,集訓第三周進行了隊內對抗賽,這是國青隊本次集訓第一階段的最后一項任務。第一階段,重點就是篩選。對抗賽的勝負,加上體測的結果,綜合評定后,教練組從80名球員中淘汰30名。試想一下,昨天還同住一屋的小伙伴,隔天就背著球包回家了,對參加集訓的每個隊員而言,這樣殘酷而現實的感覺清晰而真切。
加強競爭,是國字號隊伍2017年以來自上而下形成的新的選拔杠桿。以國青隊為例,通過身體素質、技戰術素養的綜合考評,按照事先定好的各單項球員數量,留下50人。留下的50名球員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從中選拔出各年齡段的佼佼者,他們獲得繼續向上挑戰國家二隊球員的機會。
根據國家二隊教練組的計劃,2018年將從全年比賽中選擇12站級別稍低的賽事,讓二隊球員有機會參加國際賽事賺取積分,避免2017年亞青賽時出現的大部分球員都是首次出國、缺乏比賽經驗,沒有世界羽聯積分的尷尬情況。在亞洲范圍內,同年齡段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隊的年輕隊員,在同年齡段已經積累了不少國際比賽的經驗。
與此同時,國家二隊球員也有機會通過競爭為自己開拓升入一隊的通道,而位于金字塔最頂端的一隊球員,也不再會像以往那樣鐵定有出國參加公開賽的機會。參賽的資格,將通過比賽成績、隊內循環賽等方式產生。
國青隊是跨入國字號隊伍的第一步,從球員的角度看,封閉管理,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特定條件下的訓練磨練意志品質,通過測試和比賽等方式激發競爭意識;從教練組的角度看,增加人才厚度,建立健全青訓培養體系,培養新一代的年輕教練……
同樣是集訓,卻已經是不一樣的集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