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時代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改革。首先通過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實例研究,分析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體系設計存在的諸多問題,為適應旅游發展的人才需求,有必要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進行改革,主要提出旅游管理專業應結合學院優勢專業與資源特色,構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從能力培養方面看應該培養該專業學生的人際溝通與語言表達能力、創意寫作能力、攝影能力及“智慧旅游能力”。
關鍵詞:智慧旅游;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中國旅游業正處于開放變化時期,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其發展得到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持,隨著旅游業與信息產業的不斷融合,應推動旅游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發展。國家旅游局杜一力副局長認為:不能簡單地認為現在的旅游業是互聯網時代的旅游,也不能認為是旅游業的互聯網時期。2013年國家旅游局將2014年定為“智慧旅游年”。在“2014中國智慧旅游年”主題的指導下,我國加快了推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務。
智慧旅游,也被稱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旅游者等方面信息,及時發布,讓人們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設與發展最終將體現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務和旅游營銷三個層面。
但是,在旅游業智慧旅游新趨勢的發展下,部分高職所培養出來的應屆畢業生所具備的技術能力和競爭力依然和傳統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樣,無法跟上旅游業開放變化時期的步伐。究其原因,某些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滯后于旅游新趨勢的發展,所應用的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并沒有隨著旅游業的快速變化而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因此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及2014年中國推動“智慧旅游”發展契機下,如何改革高職院校課程體系,設置與現階段旅游發展相適應的課程內容;如何依托學校優勢資源,構建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特色課程體系,是本文要重點探討的課題。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在實際運用上,主要基于云計算為構建基礎,最終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從內涵來看,智慧旅游在構建的過程中主要以“游客為本”,其本質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術在內的智能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便利性與高效性提升旅游的體驗與品質。
二、智慧旅游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新要求
“智慧旅游”時代已悄然來臨,2015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據艾瑞數據顯示,接近三千億元,智慧旅游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巨大。這就對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在知識、能力及素質層面的需求升級,也就是對高職旅游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改革要求。
(一)掌握跨學科知識
隨著“智慧旅游”的發展,對于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現有人才培養目標來說,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旅游活動的各個領域,在重視“智慧旅游”課程設置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傳統旅游服務基礎知識的把握,需要旅游類人才朝著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有意識的提高培養質量,構建獨具特色的培養體系,如提高公共管理、環境管理等領域;旅游投融資、旅游地產等旅游新業態方面的教學和滲透等。此外,針對我國旅游綜合性人才匱乏的問題,掌握相關“智慧”支持技術等跨學科知識,做好學生綜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工作
(二)拓寬合作機制
對于企業來說,其所需要的人才要熟練掌握物聯網、云計算以及互聯網等新知識。但是,我國“智慧旅游”方面的人才極度匱乏。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作為此方面人才培養的主體,應積極與人才需求較大的核心企業加強合作。突破“智慧旅游”布局與發展的瓶頸問題,建設智慧旅游人才實訓基地,提升人才質量。
(三)強化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對于“智慧旅游”產業來說,由于其所涉及的學科與領域較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在進行專業設置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人才需要的特殊性,滿足旅游者個性化的需求,強化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旅游專業學生能夠借助公共資源信息和旅游數據庫,把“智慧旅游”的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術手段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上。
三、智慧旅游與高職旅游管理教學變革策略
進一步推動我國智慧旅游的發展,人才培養無疑是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高職院校必須緊跟“智慧旅游”的行業發展大方向,立足于國家智慧旅游的長遠發展,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學習到行業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提前體驗旅游企業的實際業務工作,提高旅游專業畢業生的行業適用性。
(一)以需求為導向,構建開放創新的課程體系
旅游行業需求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必須是與在智慧旅游發展的背景下,結合旅游企業和旅游市場需求進行培養。目前一些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應當摒棄原有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這樣的簡單劃分模式,建議提升實踐課程的比重,并更新課程內容將旅游活動中出現的新態勢引入課堂,特別是信息化相關課程開設應當增加。將這些知識有針對性地融入到課程體系中,注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有機結合,保證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政、校、企三方聯動,建立可靠的人才培養保障制度
旅游人才培養取得的成功離不開政府關懷和支持。針對智慧旅游的發展趨勢,高職院校要能夠保障人才培養模式的執行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要求旅游人才具備相關實操能力,需要學校以人才培養制度為核心內容,提供相應的硬件設施,為旅游人才的培養提供相對自由的環境,如校內智慧旅游情景仿真平臺,相對自由的學習和實踐環境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保證支撐智慧旅游發展的硬件設施。
四、結語
筆者主要以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案例研究,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及部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體系設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培養目標過泛、定位不明等造成的人才供需錯位問題;課程內容方面,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的比例過高,課程內容混亂重復,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重視不足等問題,提出在現如今智慧旅游時代,結合本學院優勢專業,資源特色,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改革的具體措施。
參考文獻:
[1]杜一力.旅游業之變[J].旅游管理,2014(05):11-15.
[2]張敏敏.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內容設計研究[D].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