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關系緊張中,加拿大毒販在中國受審”——多家媒體28日關注這一消息:加拿大男子謝倫伯格走私毒品上訴案29日將在中國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加拿大《環球郵報》27日稱,鑒于中國嚴格的反毒品法律,該加拿大人“可能面臨死刑”,報道同時將此與加拿大逮捕中國華為公司CFO孟晚舟案扯上關系,引述專家的話稱“希望中方借此案緩解中加緊張關系”。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引述不具名中國觀察人士的話稱,在孟晚舟問題仍未解決之際,這次審理的時間點與公布方式將給加拿大政府更明顯的壓力,但中國法律對毒品犯罪確實有嚴格規定,販毒超過一定數額就要判處死刑。
《環球郵報》引述加政府高層官員透露,謝倫伯格是近年來首個因走私毒品而在中國受審的加公民,他自2014年就被中國扣留,該案的審理從2016年便開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8日在回答有關此案的問題時表示,中方與加拿大保持著暢通的領事溝通渠道,并且為加方履行領事職務提供必要協助。
《聯合早報》稱,中國官方目前并未公布謝倫伯格走私何種毒品和具體數量。報道稱,根據中國刑法第347條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外國人因販毒在中國被重判甚至死刑早有先例。《聯合早報》稱,2009年,英國公民阿克毛因販毒在中國被執行死刑前,引起國際輿論極大關注。時任英國首相布朗親自求情,中國仍依法對該人執行死刑。2014年,3名韓國人因走私毒品在中國被處以死刑;在2010年到2016年間,據報道共有6名日本人因毒品犯罪在中國被判處死刑。
《環球郵報》27日引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專家克拉克的話稱,外國人因毒品相關罪名在中國被指控非常常見,“他如果被判處重罪,不會讓人奇怪,但真正起決定性因素的是,他涉案的毒品數量”。▲
(于文)
環球時報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