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龍
【摘 要】論文通過討論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研究背景、實施概況,并結合典型案例分析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方面的現狀,包括實施數量、分布性質、股權激勵模式等方面,重點討論了國有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并試圖為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進一步實施與推廣提出建議。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of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combined with the typical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of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implementation, the nature of distribution,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model and so on.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wnership in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in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are put forward.
【關鍵詞】股權激勵;國企改革;內部治理;懲戒機制
【Keywords】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internal governance; disciplinary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F234.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0-0007-02
1 研究背景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國企改革強調要積極尋求“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作為現代企業中一種重要的激勵制度,股權激勵制度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從我國引進此制度十多年的實踐來看,真正嘗試股權激勵的國企數量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已推行的股權激勵方案效果受到學者質疑,股權激勵的內在機理以及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適用性值得進一步深究。
2 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概況
2.1 股權激勵數量與分布領域分析
第一,企業數量。從股權激勵方案的披露情況來看,我國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數量在2007年至2014年期間大致呈上升狀態。通過數據分析,2007年至2009年之間,我國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的數目呈現波動狀態,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自2009年至2014年,我國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數量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2009年為19家,至2014年增長到162家,期間年平均增長率為20.78%。據此預測,2014年以后我國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企業數量會繼續增長。 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國有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占比仍較低,具體來說,2011年占比7.02%,2012年占比9.32%,2013年占比9.15%,2014年占比8.64%,從比例上來看,近幾年我國國有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并無明顯增長趨勢,甚至在最后幾年呈現下降的趨勢。第二,企業性質。2014年共有1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其中國有上市公司數量為14家,占比8.64%;民營上市公司數量為148家,占比91.36%。
從上述數據來看,與民營上市公司相比,國有上市公司推出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企業數量仍然較少,占比僅為8.64%,不足一成,這反映出國有上市公司推行股權激勵計劃的積極性仍然不高,在國企大刀闊斧的改革進程中,股權激勵計劃還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3 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案例分析
3.1 股權激勵計劃成功案例——以中國海誠公司為例
3.1.1 案例簡介
公司背景:中國海誠公司是一家由國資委高度控股的國有企業,2007年上市,截至2016年3月底,央企中國輕工集團持有中國海誠股份53.69%。
2012年3月5日,激勵對象是總部及子公司部分高管,共計154人,首個股權激勵計劃成功實施后,中國海誠業績良好,2012年度營業收入為52.31億元,2013年度營業收入為57.58億元,同比增長10.07%;2012年度凈利潤為1.2058億元,2013年度凈利潤1.5947億元,同比增長32.25%。
2014年3月,激勵對象是總部及子公司部分高管,共計269人,中國海誠計劃推出第二批股權激勵計劃,成為A股最早推出多期股權激勵方案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國海誠2014年度稅后凈利潤總額為1.99億元,同比增長24.90%,2015年度稅后凈利潤總額為2.28億元,同比增長14.57%;2014年度凈資產收益率為25.12%,2015年度凈資產收益率為23.13%,從目前財務指標情況看,經營業績較好,公司發展趨勢良好。(資料來源:上市公司年報)
3.1.2 案例分析
中國海誠公司的實踐表明,國企推行股權激勵計劃具有合理性,通過適當的股權激勵計劃可以提高企業業績,有利于管理者、股東與員工多方面受益;在股權激勵實施力度上,要重新審視以往較為嚴苛的政策,給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實施以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在治理結構上,要改善公司內部治理環境,加強內部監督機制建設,并以職業經理人制度來做支撐。
3.2 問題總結
從以上案例來看,目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對股權激勵具有極大的興趣。但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路途并不平坦,存在成功的經驗,也暴露出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與阻礙,在此結合上文對內外環境的分析,對其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股權激勵方案設置不完善。目前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主要采取的模式有限制性股票與股票期權。對于限制性股票來講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績效考核體系不夠系統化,擁有股票所有權導致公司對其約束比較困難,擁有投票權會對公司決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②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目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存在企業管理層變相成為企業實際控制人的現象,這導致了國企經營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等種種弊端,并且直接影響到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對于股權激勵計劃本應起重要作用的薪酬委員會制度在具體運行時沒有具體的操作明細,不能對股權激勵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發揮主導與監督作用。③缺乏必要的懲戒機制。股票期權在吸引人才的同時,對股權激勵對象的利益刺激,缺少監管與懲戒,就有可能強化人性的貪婪和欺騙,增加其違規操作的動機。對股權激勵的懲戒力度較小、執行起來也不嚴格導致長期以來對股權激勵失信現象不能有效地加以約束,削弱了股權激勵機制效果的有效發揮。④職業經理人市場發育不完善。目前國有上市公司經理人以行政命令任職為主,任職期間競爭風險較小,無論業績好壞,只要不犯“政治錯誤”就可以保住職位,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很難得到優秀的經理人,針對高管的股權激勵計劃也就無從談起,這導致他們的選拔脫離市場選擇,針對高管實施的股權激勵制度在以行政命令任職為主的國企中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4 對策建議
針對上文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幾條較為可行的對策與建議:
4.1 完善股權激勵方案
首先,要合理界定股權激勵范圍和對象。激勵范圍的確定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階段和所處行業,重點考慮企業員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可替代性。其次,要慎重選擇股權激勵方式。[1]限制性股票風險相對較小,股票期權風險較大,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并不相互排斥,在實踐中將兩種方法相結合可達到更好的激勵效果。
4.2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首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明確產權主體。國企改革應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須不斷完善,為股權激勵方案在國有上市公司的成功施行鋪平道路,避免實際操作中存在產權主體缺位現象。其次,增強薪酬委員會制度的有效性及規范運作,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最后,嚴格與規范決策程序。不管是為了股權激勵計劃的制定及效果,還是為了企業長遠的經營和發展,都應嚴格與規范決策程序。對涉及的重大事項決策、監督與懲戒等制定具體制度。廣泛聽取群眾和專家意見,注重風險預防。
4.3 強化懲戒機制,增加違規成本
首先,采取行政措施強化懲戒機制。在現有行政處罰措施的基礎上,對于在股權激勵方面產生失信行為的企業和個人,要建立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其次,利用市場機制進行懲戒。要健全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法,加強失信信息披露,使失信者在市場交易中受到約束和限制。此外,要借助行業進行約束。[2]最后,要充分發揮道德懲戒機制。通過完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形成社會道德威懾力,有效約束社會成員的失信行為。
4.4 完善經理人市場
必須進一步發展并完善我國的經理人市場,通過競爭機制提高國企經理人積極性,使國企的掌舵人擁有與其職位相匹配的經營才能,通過完善的經理人市場彌補股權激勵機制對經營者激勵和約束的不足,使股權激勵制度在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施行與推廣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國企高管行政任命制扭曲了經理人市場的供求機制,影響了我國經理人市場的成熟和完善,必須在國企內逐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市場機制選聘管理人才,建立科學的業績評價指標,更注重管理層的經營業績而不是政治業績。
【參考文獻】
【1】強國令.股權分置制度變遷、股權激勵與現金股利—來自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2 (2) :48-55.
【2】王鑫磊.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研究[J].商,2015 (24)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