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茹
人類“長壽奇跡”所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老年疾病的爆發,骨質疏松、跌倒以及隨之而來的老年脆性骨折日益增多,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近日,第七屆全球脆性骨折大會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召開。國際脆性骨折聯盟(FFN)發布了《全球行動呼吁》,希望引起業界和公眾對骨質疏松癥以及老年脆性骨折的重視。
咳嗽能把肋骨咳斷了,不小心跌倒萬萬想不到竟會造成髖部骨折,或股骨頸骨折,或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時有耳聞。
脆性骨折是指由低能量摔傷導致的骨折,骨質疏松是導致這類骨折發生的潛在危險因素。骨質疏松癥主要發生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男性人群。
從事骨質疏松癥臨床診治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著名骨病專家章振林教授對骨質疏松癥的各種認識誤區、如何防治骨質疏松癥有不少真知灼見,且聽他一一道來。
主動篩查——識別高危人群,及早精準防控
體型比較瘦的人(體重指數BMI<18),或伴有糖尿病、甲亢、胃腸道疾病,或父母有過脆性骨折史,長期使用激素(糖皮質激素)的人,都是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
2016-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質疏松和骨病科團隊在上海市徐匯區、奉賢區、浦東新區等十個社區對50~85歲的居民做了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篩查,即在普通健康體檢中增加X線胸腰椎側位攝片,樣本數達到15 000余例,檢查結果令人震驚!脆性骨折(腰椎或胸椎骨折)患病率達到17.5%,其中男性為17.0%,女性為18.0%,而患者本人卻不知曉……
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我國50歲以上絕經期婦女的患病率約為20%,男性為8%~10%。骨量減少(即骨密度-1SD~-2.5SD)的人群更多。
駝背、行走不便、容易跌倒、脆性骨折,這些都是骨質疏松癥的典型表現。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關節疼痛,多無關節紅腫變形,常伴有腰腿乏力、雙下肢抽筋,彎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動困難或受限制。一些患者有身材變矮、彎腰駝背的變化,許多患者可反復發生骨折,甚至輕微外力作用,如用力咳嗽、下蹲和晾曬衣被等均能導致骨折。
應用骨質疏松和骨折風險篩查工具,盡早瞄定高危人群,關口前移,做好骨質疏松癥的防控非常重要。簡單的篩查方法有跟骨定量超聲骨強度篩查。如果做出來骨密度低于-1SD的人應及時到醫院骨質疏松專科做雙能X線吸收儀骨密度檢測。
雙能X線吸收儀(DXA)測定的骨密度是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對于老年人就診主訴腰背疼痛或胸部疼痛,以及查體發現存在背駝或脊柱側彎等,就應該進行胸、腰椎(T4~L5)正側位X線攝片檢查,以便及早發現骨折,及早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
規范治療——合理使用抗骨質疏松癥的藥物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編寫并發布了《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版)》,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補充足量的鈣、維生素D,在此基礎上合理使用抗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如雙膦酸鹽等)治療。
美國骨質疏松基金會推薦,對≥50歲的絕經后婦女或男性,具有如下一項就需要藥物治療:髖部或脊柱骨折(包括臨床或形態學骨折);骨質疏松,即使用雙能X線吸收儀檢測股骨頸或腰椎1~4部位的T值≤-2.5;低骨量,即檢測股骨頸的骨密度T值為-1SD~-2.5SD;骨折風險評估的10年髖部骨折風險≥3%或主要骨折風險≥20%。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發布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7版)》與上述意見基本相同。
很多骨質疏松癥患者認為,就像治療感冒和肺炎一樣,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只要吃兩三個月就行了。實際上,抗骨質疏松癥治療時間相對比較長,雖然不要終身吃藥,根據指南的要求,一般來說雙膦酸鹽類藥物(靜脈,或口服)沒有骨折的患者需要服用1~3年,至少1年;有過脆性骨折的人需要服用3~5年,不超過5年;靜脈用藥需要達到3年。
除了常用的雙膦酸鹽治療以外,還強調補充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D不足是普遍性問題。現認為50歲以下應每日攝入維生素D 200 國際單位,51~70歲400國際單位,70歲以上者600國際單位。絕經后婦女應每天補充維生素D 400~600單位、元素鈣600毫克。
抗骨質疏松癥治療的長期性也決定了其治療監測和療效評估的艱巨性,治療期間應定期監測骨轉換、骨密度和身高等變化,有助于評估藥物療效,增加治療依從性和改變治療決策。
運動和曬太陽——增加肌肉力量,預防跌倒
70%的高齡老年人死亡都是因為跌倒導致的并發癥,導致死亡的不僅是骨折,也可能是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堅持運動不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還可增加骨密度,增強平衡力,預防跌倒。
預防是關鍵!因為目前尚無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可使已疏松的骨骼恢復到原有的狀態,因此要做到科學防治骨質疏松癥。研究結果認為,運動比單純補鈣更重要。經常運動可以使骨骼承受的應力增加,同時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于骨骼的生長,常常可獲得較高的骨峰值量和較好的骨質量。一般來說,年輕人每周應保證運動3~7次,每次30~60分鐘。對于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來說,哪怕能堅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樓梯,對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經常曬太陽對防治骨質疏松癥是非常必要的。每周4~5次,每次15~20分鐘。曬太陽及室外活動既有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作用,又有預防骨質疏松癥發生的作用。紫外線的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鈣的沉積。尤其是對老年人、兒童及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后婦女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希望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無論男女,可以在每年健康體檢中增加胸腰椎正側位攝片篩查骨質疏松癥。早診、早治、早得益,不要等到發生了骨質疏松導致的脆性骨折再來看病!悔之晚矣!
(章振林主任每周一、三上午有特需門診,周一下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