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冠心病是當今的常見病、多發病,常以胸悶氣短或胸痛、心悸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冠心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時,中醫稱之為“真心痛”或“厥心痛”;冠心病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狀態,僅表現為胸悶氣短和胸痛時,中醫常稱之“胸痹”。
內外因素致病生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代生活方式如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吸煙,體力活動不足,充滿壓力、緊張、快節奏的生活等屬于現代醫學所謂的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而發病。如今,內外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活條件、生活狀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氣候轉暖,病原變異,環境污染,熱毒內生,耗氣傷陰;飲食肥甘厚膩,嗜食煙酒辛辣;樂享安逸,疏于運動;社會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心理負擔加重,欲念叢生,相火妄動。所有這些,導致當今人們的體質及病理生理特點、疾病轉變都較前有很大不同,進而導致現代人耗氣傷陰、耗神傷精者多。故現代人多有胸痹癥狀,中醫辨證多屬正氣不足、痰瘀阻絡、熱毒熾盛。
辨證施治
臨床治療冠心病每因患者的舌象和脈證不同,而采用不同方藥治療:舌胖大、舌苔水滑者,多以苓桂術湯加味治療。如為女性,舌質嫩紅有瘀,多以逍遙散加味治療;男性,如果舌苔非水滑,無膩苔,僅以舌質偏暗者,亦常以逍遙散加味治療。倘若見患者舌苔膩,或黃或白,脈弦滑者,用溫膽湯加味治療;其中黃膩明顯者,加小陷胸湯,若見瘀血明顯,冠脈造影顯示其冠狀動脈有明顯堵塞或狹窄者,常于主治方中加入抵當湯。在治療冠心病過程中,凡是患者心煩易怒,舌苔膩而舌尖有赤點者,每于主治方中加入桅子豉湯,不僅用于治療其心煩,還可協助其他清痰熱、開瘀結的藥,所謂“火郁發之”。中成藥對于緩解冠心病胸痛也有良好作用。臨床常用的麝香通心滴丸是由古方“至寶丹”化裁而來,由人工麝香、人參提取物、人工牛黃、蟾酥、冰片、丹參、熊膽粉七味名貴中藥組成,有活血化瘀、芳香開竅、化痰通絡的功效。
筆者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冠心病患者常常因飲食習慣、情緒變化以及缺乏必要的身體鍛煉等原因,導致心絞痛反復發作,甚者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因此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治療時,要根據中醫“治未病”的理論思想,做好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預防措施及宣傳教育,這對于預防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發生,改善中醫證候,提高生活質量十分重要。
(作者每周二、六上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