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東
中國經濟的大發展,促進了百姓健康意識的增強。伴隨著網購人數的增長,網上購藥也逐步興起,推動著醫藥電商行業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有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我國網上藥店銷售額年均增長50%以上,醫藥電商行業前景廣闊。2017年1月國務院發布相關決定,明確取消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企業 (第三方平臺除外)審批,資本大鱷們積極布局,激活了醫藥電商市場。
網上購藥亂象仍存,隱患在于造假和違規
隨著互聯網藥品交易準入政策的放開,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強,大概率可以讓群眾買到放心藥。規范后的市場將給正規醫藥電商帶來更大紅利,也將進一步提高藥品流通率,有效降低藥品價格。
但網絡市場的亂象仍然存在,購藥的安全隱患并未消退,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購物的興起,帶來了網上購藥的機遇
網絡購物方便快捷,價格也有優惠,網上購藥應運而生,但好壞境遇并存。生病了查查網絡,對照病癥,購藥治療,看起來一樣便捷,跟購物沒有區別。沒有檢驗單據或檢查報告,也沒有醫師診斷,患者網上查閱病情,自選中藥處方后買藥服用者有之;感冒了,搜索京東、淘寶直接買藥者有之;為了求美,網上快捷隱蔽購買豐胸藥、減肥藥的女性擁躉也不在少數;國內沒有銷售的,或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提及的藥品價格高患者難承受等原因,轉而通過網絡代購的情況,在生活中并不鮮見。但網絡科普魚龍混雜,網絡問診簡單隨便,如果自己網絡查閱“對一下癥狀”后就自下診斷,自擬處方,網上購藥,自我用藥,很可能導致“不對癥、亂用藥”的后果,最終可能是自身健康受損。
2.藥品來源的隱秘,預示著網上購藥的風險
網絡售藥給大家帶來了很大便利,但藥品的來源也可能隱秘而不正規,生產企業良莠不齊,質量和安全也令人擔憂。一方面,利益的驅使,假藥、劣藥、未經批準的藥品和特殊管理藥品(毒藥、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放射性藥品等)也會隨之涌現。另一方面,網絡藥店根據規定只能銷售非處方藥(OTC)和保健食品,禁止銷售處方藥。目前處方藥是需要憑醫師處方才可以在實體藥店購買,網絡購買處方藥是違規行為。但實際情況是,有些網絡藥店仍在銷售處方藥,有的甚至不需要藥師審核處方,沒有用藥指導,這種“省了麻煩、多了隱患”的狀況極大地威脅了患者的健康安全,需要引起警惕。
3.快遞藥品的條件,潛藏著藥品質量的問題
除了真偽難辨,物流配送也是網購藥品質量和安全性出現問題的重要隱憂。網上藥店應當具備符合藥品質量和配送條件的藥品配送系統。但是,目前通過普通快遞配送藥品存在很大隱患,快遞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條件并不具備滿足藥品配送所需的條件。
藥品是特殊商品,儲存運輸都有專門要求。由于快遞藥品的在途風險難以管控,出現藥品質量問題難以界定責任。環境變化、溫濕度差異等都會對藥品保存的質量產生極大影響。如何確保藥品保存條件是藥品配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配送條件好的第三方物流將是未來的選擇之一。
提升網上購藥安全,關鍵在于選擇和辨別
1.如何選擇網上藥店
確認售藥資格 網上購藥時要小心謹慎,注意查看網站是否有經營資質,以免上當受騙。能在互聯網上銷售藥品的商家,必須要有藥監部門審批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且必須是藥品連鎖零售企業。此外,取得網上藥店資質的企業還必須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目前,有些網站未經監管部門審批,非法從事網上藥品信息及交易服務。
最好有實體店 在網上銷售藥品的企業線下如果有實體藥店,在發生質量糾紛、出現用藥問題時,能夠找到實際責任人,有利于保護患者權益。國家藥監部門也在積極推行醫藥電商線上線下的一致性。市民可登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進行查詢,認真檢查其網上藥店資質是否正規。當然,最好能記住就近實體店的地址和聯系電話。
2.如何辯別藥品真假
網上購藥,要學會識別藥品真假,有利于自我保護。要避免買到假藥,關鍵一點就是要在有售藥資質的正規網店購買,同時也要學會在網站查詢確認藥品真假。
網站查詢確認 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的首頁,從“公眾查詢”或“企業查詢”進入,可查詢藥品名稱、批準文號、生產企業等,可確認企業或藥品基本信息的真偽。
看藥品批準文號 (1)國產藥品為國藥準字H(Z、S)+ 8位數字;(2)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藥品其《醫藥產品注冊證》證號格式為H(Z、S)+8位數字;(3)進口藥品分包裝為國藥準字J+ 8位數字;(4)進口藥品的《進口藥品注冊證》證號的格式為H(Z、S)+ 8位數字;(5)醫院自制制劑的批準文號為滬藥制字H(Z)+ 8位數字。其中,H是化學藥品,Z為中藥,S為生物制品,J為進口藥品。假藥常使用廢止批準文號或假批準文號。其他的如衛食準字、國食健字、衛食健字,都屬于食品或保健食品,不是藥品。
看藥品包裝盒和說明書 合格藥品包裝盒外觀顏色純正,印刷精美,字跡清晰,包裝藥品的鋁箔板邊緣整齊,假藥常常是包裝質地軟、字跡不清,甚至沒有批準文號、生產批號和有效期。經批準合法生產的藥品,其說明書內容準確齊全,包括藥物組成、作用類別、藥理作用、適應證、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貯藏方法等詳細內容。外包裝或說明書內要詳細注明生產企業名稱、地址、郵編、電話、網址等內容。
做好藥品驗收 先看藥品外包裝有無破損,片劑膠囊有無潮解等問題,藥品信息是否完整,藥品名稱是否是您訂購的藥品,再看藥品是否在有效期內,并確認能在有效期內用完,最后看配送是否滿足藥品存儲條件(陰涼或冷藏藥品更應關注夏季和冬季的配送條件)。
3.買到問題藥品要舉報
妥善保存網購憑證,一旦買到問題藥品(假藥、有質量疑問的藥品),可向當地藥監部門舉報。在正規網上藥店購藥,發現質量問題,可以及時追溯,維護個人權益。
網上售藥確實方便,但也存在虛擬性強、隱蔽性強、可追溯難、取證難等問題,增加了監管難度。也很難排除某些網店打“擦邊球”,無處方就出售處方藥,甚至代購境外藥品。限于技術條件,藥監部門很難對網上藥店的銷售渠道和藥品質量實施有效監管。
因此,網上購藥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市民又較難分辨藥品真假,為了用藥安全,用藥者應盡量到正規醫院就診,也可到實體藥店購買,既有機會在藥師門診(近期滬上各大醫院多開有此門診)得到專業指導,也可接受執業藥師的實時咨詢。
互聯網和醫藥行業發展為網上藥店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契機,同時也存在無證售藥、非法售藥、隱私保護不當、配送條件不當、網絡病毒入侵等侵害購藥者利益的不法行為。當您在購藥時,既要學會規避經濟和健康風險,更要保持一份警惕,謹慎利用網絡帶來的便利。市民若不幸網購到可疑藥品,可就近向藥師或執業藥師咨詢,當然也要向當地的藥品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區別
處方藥是指經過處方醫生開具處方后方可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需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使用。而非處方藥(OTC藥物,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簡稱),患者可根據自身病情,不需憑借醫生處方,可自行在柜臺上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在我國,非處方藥物分為甲類和乙類。甲類藥(紅底白字OTC )可在醫院、藥店等處銷售,并在藥師或執業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乙類藥(綠底白字OTC )除了可以在醫院、藥店銷售外,還可在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超市、賓館、百貨商店、電商平臺等地銷售。非處方藥物一般是臨床上長期使用,安全性相對較高的一些藥物,具備安全、有效、方便、穩定的特點,多用于一些常見疾病的治療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發熱等。另外,患者購買非處方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后,癥狀若未改善應當及時就醫,如退燒藥服用3天后,仍有發熱現象就需要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