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誦讀是詩文教學的重要因素,有利于體會詩文形式美和領會思想感情。經典詩文教學必須重視誦讀,還要講究方法,使學生得到更深刻、真切的感染,藝術上得到啟發,思想上得到啟迪。
關鍵詞:誦讀;教學策略
學習古典詩文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有助于激發學生審美創造的火花,還能陶冶情操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感。誦讀,是詩文教學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震撼力,最為精彩紛呈的因素。古詩文誦讀教學,以其聲情兼備的獨特的方式,創造性地再現作品、還原生活,實現學習者對作品形式的感知品味和對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體驗。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詩文誦讀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學生要通過誦讀古詩詞,品味古代詩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體驗……讓學生品讀出詩文的美,以誦讀帶動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可見,新課標對古詩文誦讀有著較高而明確的要求。
語文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誦讀古典詩文。首先,借誦讀初步感知作品。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借注釋和字典讀準多音字、通假字;然后,要恰當讀出節奏和語氣、把握句子中的停頓,初步感知詩文大意。要能夠體會風格特征,初步感受節奏感、音樂美。其次,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指導學生對作品內容主題和感情基調進行大致了解,然后借誦讀去感受并加深理解。教師對作品內容和感情基調的講解要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不可以繁瑣啰嗦,更不可以把教師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誦讀去理解、感受,獲得更深刻的體驗,設身處地、獲得感情上的共鳴。再次,借誦讀深刻領會作品的內涵思想、藝術魅力。誦讀時注意還原作品的生活情境,把握作品的情感線索、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在誦讀中理解藝術手法使用的特點和妙處,提高對語言審美的感受能力。總之就是用理解來引領誦讀,用誦讀來促進理解,加深領悟。
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哪些策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誦讀水平呢?依據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示范誦讀
教師在古詩文誦讀教學實踐中,要盡其所能進行誦讀示范。示范時,教師要力求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不能因為自己普通話說不好或聲音不好,羞于親自示范。教師自己,要勇于做學生的表率。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聆聽時聲調、節奏的變化,引導學生在老師專注投入的誦讀中體會作品的情感,讓學生像老師一樣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通其情,意會其理,讓自己融入作者所構建的情感境界里。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另外,也要引導學生從中把握誦讀停頓、輕重讀、節奏等技巧方法。除親自示范外,也可以播放名家朗誦的音頻和視頻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視覺、聽覺都能獲得深刻的體驗。
二、情境誦讀
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詩歌思想內容,為學生描繪故事情境,或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引導學生融入詩詞的意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情的體驗。比如誦讀《出塞》,可以嘗試讓學生化身唐代詩人:登上塞外關城,明月下,望著遼闊的荒野,會想起什么呢——秦筑長城、漢衛邊關……這關城,從秦漢到現在,灑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戰爭卻為什么連年不斷……只要充分發揮想象,就能較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無奈,同時又包含對將士們的信心。
三、形式多樣化
獨誦、分組誦相結合。可以讓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獨誦,展示學生的才華,起到示范作用。依據座位、性別等分組齊誦,形成競爭、互相促進。還可以采用接力讀、分角色讀、課本劇等,激發學生的誦讀激情。
豐富課外誦讀活動,如開展詩歌朗誦會、經典詩句默寫、寫作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和自信心。在課堂教學的引領和日常練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相關的活動課,給學生展示誦讀古詩文的機會。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櫥窗,展示教師和學生手寫的名言佳句,也可以展示學生閱讀古詩詞的活動成果,還以展示古詩書法展、誦讀現場相片等等。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學校定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詩詞朗誦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誦讀的機會和平臺,潛移默化中提高誦讀的興趣。還可以舉辦詩文朗誦、或是對進行加工改造成劇本制作成舞臺劇,在學校舞臺上表演。
四、技巧培養
誦讀要以對所學詩詞的初步理解為基礎,而理解的前提,則是辯詞析句,即處理好句中停頓,讀準節奏。詩歌同古文標句讀一樣,也要劃分節奏。詩句斷句讀錯了,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詞義、句意的理解。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正確劃分節奏。如唐代詩人鄭谷《鷓鴣》中的“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兩句,不可以劃分成“雨昏 / 青草 /湖邊過,花落 / 黃陵 /廟里啼”,應該劃分成“雨昏 / 青草湖邊/過,花落 / 黃陵廟里/啼”,“青草湖邊,黃陵廟里”一定得連在一起讀。因為,這兒的“青草湖”和“黃陵廟”是地理名詞,不可以從內部拆解。
此外,還要指導學生讀準語氣。語言作為文章思想感情的載體,讀出來總是帶有一定的語氣的。詞語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內部構造,修辭手法的運用,行文節奏的起伏等,都和文章的內容、語氣的表達密切相關。而誦讀,正是對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聲韻表達,是把“寫在紙上的語言,變成活的語氣”。所以,必須通過誦讀來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氣,理解文章的要義,進而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結語
誦讀教學法對于我國經典詩文的學習和品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朗誦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教育創新的形式。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盡可能提高學生積極性為第一要務。我們要努力提升學生誦讀的興趣,把誦讀當作一種游戲,使他們自覺主動地誦讀,提升藝術品位,豐富生活,提高文學素養。我們結合實際學情,講究方法提高效率,讓學生更熱愛、更善于誦讀,從而更好地學習品味古典詩文,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學古典詩詞誦讀教學探要》徐永昕《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