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重視對藝術修養的培養。藝術修養要從小培養,因此在學前教育階段要加強對幼兒聲樂的教學,但是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兒童歌曲演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诖?,本文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兒童歌曲演唱法”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兒童歌曲演唱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十分重要,而兒童歌曲演唱又是聲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師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在學前教學活動中,幼師基本上要組織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這樣對幼師就具有十分高的要求,其必須要具有較好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以及舞蹈能力,而歌唱能力與其他兩種能力相比占有較大的比重,幼師在表演的過程中要邊唱邊跳舞,可以培養幼兒的音律感以及節奏感。因此當前學前教學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幼師的兒童歌曲演唱法。
一、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度以及支持度也在不斷增加,從而學前教學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兒童生長的過程中,學期教育階段十分重要,該階段不僅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學前教育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幼兒健康成長的一個基礎條件就是要有好的學前教育,因此,幼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活動都要有較高的重視度,而在這些教學活動中,聲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因此,學前教育教師要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兒童歌曲演唱能力,從而給學前教育活動科學合理的開展提供保障。
因為學前教育手打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所以進一步推動了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各項相關制度的完善與發展。聲樂教師不斷的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認真負責,通過學前教育的特點就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對傳統的聲樂教學不斷的進行創新,從而使學生有更多的興趣以及積極性投入到聲樂教育兒童歌曲演唱當中,進而給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主要目標將是在學習與工作當中有有效的融入課堂知識。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演唱和教學能力,從而在工作中可以更好的教授幼兒。
二、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必要性
兒歌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并且在演唱的時候,具有雅典和優美的風格,從而能夠放松演奏者的嗓音,并引起聽眾的共鳴。在兒歌演唱技術上要對呼吸的運用十分自如,并且對氣流要有充分的掌握。在學前教育聲樂教育中,學生要對這些技能有充分熟練的掌握,從而更好的將兒歌演唱出來。當幼師將兒歌通過這些技巧演唱給兒童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引起兒童的興趣,從而使兒童對這些兒歌有深刻的記憶。
三、兒童歌曲的特點
(1)用詞簡短,重復使用
兒歌具有較多的特點,其中最明顯就是內容簡單,平易近人,重復使用一句歌詞。對單個歌詞的簡單使用以及一句歌詞的重復使用通常會塑造出各種的意境和寓意。例如兒歌《小星星》,在這首兒歌當中歌詞十分簡單,只有四句: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前兩句歌詞很容易讓幼兒想象到漫天星星的場景,這樣也十分容易記憶。后兩句將星星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在歌唱的時候,一直都是對這四句話的重復,這樣兒童也十分容易接受。
(2)節奏連貫力度柔弱
在音樂作品當中,節奏、力度的變化十分常見,而音樂作品的主要支撐點就是節奏,所以演奏者必須要對節奏感有充分的掌握。當然,力度也十分重要,在兒歌當中,力度的對比基本上都是在樂段之間進行,這也是兒歌的一個重要風格。兒歌選擇樂段之間的對比主要是為了讓聲音更具有連貫性和柔美化,從而在演唱的過程中兒童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記憶。
(3)具有較強的傳唱性
兒歌并不是只對兒童有較大的作用和影響,對其他人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成年人,當他們聽到韻律和曲調比較優美的兒歌也會隨之哼唱。因此,兒歌一直陪伴這我們,在我們周圍,并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兒歌具有較強的傳唱性。
四、學前教育聲樂課教學中“兒童歌曲演唱法”策略
(1)掌握正確的兒童歌曲演唱方式
聲樂教學主要目的就是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具有正確演唱方式方法。當前學前教育的教材缺乏創新性,這個時候,聲樂教師可以自行尋找一些滿足當前社會兒童需求的兒歌教授給學生,從而使聲樂課更具有特色。同時兒歌演唱與民俗歌曲演唱具有一定的區別,所以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兒歌知識作為基礎,然后對兒歌演唱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加強。在幼師教學當中,音樂教學十分重要,其是兒童表達心情的一種方法,并且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歌唱不僅可以將兒童的情感表達出來,還可以使兒童保持愉悅的身心。兒童歌唱的特點就是不受約束、隨心所欲,在任何地方任何空間都可以進行。幼師在兒童歌曲演唱的過程中要有正確的發音和清楚的咬字,因此兒童在這個階段正是身心發育的階段,幼師的任何一種行為和語言都會被兒童模仿,如果 幼師沒有正確清晰的發音,那么也會對兒童的發音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口型和發音進行規范化的指導,使得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基本上都在六歲以下,這個階段的兒童沒有較強的記憶力和聽覺,因此幼師在歌唱的時候要選擇清唱,并且要降低難度,更加簡單的表達出來。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選取兒歌,如《早離媽媽早長大》、《小鴨子嘎嘎》、《海鷗》、《我們的田野》等,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但是要注意這些兒歌要與兒童的特點相貼近。
(2)加強歌唱練習
歌唱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將其情感表達出來,促使其積極向上,在社會各個階段的人群對歌唱都十分喜歡。在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學生一定要提高對其的重視度,認真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唱歌和發生的技巧,還要傳授學生演唱的技巧,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在演唱兒童歌曲的時候要使用更加親和的表達方式,因為兒童的聲音又高又脆,十分的稚嫩,因此聲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該特點。教師對如何有效培養兒童的律動感要進行重點講解,然后讓學生了解掌握兒歌節奏的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加強歌唱練習,讓學生自己進行彈唱,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兒童歌曲演唱法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聲樂學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學生要長時間堅持,不斷的練習,從而提高自身的聲樂學習效果。
(3)豐富教學資源
在對學生進行聲樂訓練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靠感覺進行的,例如學生用腹部呼吸,這種訓練僅僅用語言是不能讓學生有有效的掌握,要要通過視頻等這些比較具體化的形式對訓練內容進行展現。聲樂教師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使用示范的方式進行,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如果教師對歌曲的風格、節奏沒有充分的把握,那么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當前聲樂教師就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通過電腦播放給學生,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進一步提高聲樂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五、結束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在幼師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學十分重要,而兒童歌曲演唱又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師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在進行兒童歌曲演唱的時候,幼師要具有較強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以及舞蹈能力,而歌唱能力與其他兩種能力相比占有較大的比重,幼師在表演的過程中要邊唱邊跳舞,可以培養幼兒的音律感以及節奏感。因此,學前教聲樂教師要加強提高學生的兒童歌曲演唱能力,從而在后期的幼師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的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屈陶冶. 學前教育聲樂課教學中的“兒童歌曲演唱法”探究[J]北方音樂,2018(4).
[2]陳曉燕.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歌曲表演唱的教學探析[J]讀天下,2016(10).
[3]季珍慧,吳姍姍,朱春晨.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212-212.
[4]陳楠. 學前教育聲樂課教學中的“兒童歌曲演唱法”探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