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沐浴在大自然中的幼兒是這些財富的享有者,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材料,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活動材料和表現能力的機會,促進孩子積極主動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實現其自身的發展。由于農村的條件受到限制,所以必須充分地開發農村的自然資源,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活動材料,為幼兒提供更多活躍腦、手的機會,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快樂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
農村的幼兒是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成長的,我們順應著幼兒的天性,帶著他們去活動,去發現,思考,讓他們融入其中,滿足幼兒的童心和需求,培養他們的積極情緒。農村女的幼兒教師不能吧教育的內容限制于書本里和課堂上,應走入自然,重視自然環境在教育中的價值,充分地利用身邊的自然環境,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師生互創教學活動環境
良好的活動環境,不僅能讓孩子充分地享受愉悅,調節他們學習的積極情緒,而且還會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發展,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幼兒以他們獨有的特點展現在創造的事實上。通過閑聊談話,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充分的調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情感,分的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孩子們操作濃厚的興趣使他們和環境創造相互協調起來,發揮了他們主動參與環境創設,仔細思考的主體作用。
二、師生協作,發現活動材料的意義價值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為幼兒提供可以直接玩的原材料,而且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操作材料的興趣,讓孩子通過自己操作原材料的過程中去探索和學習,幼兒會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創造加工,很具有自主性。自主性操作活躍了他們的思維,也體現了他們的個性心理和培養了他們看待生活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當地的物質資源,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在農村可以操作的東西我們隨手可得,如:麥稈、稻草、竹子、泥土等自然物都是小朋友們熟知和了解的東西。在活動中,他們通過觸摸、玩弄、揉捏等活動,既可以認識各種自然物質的屬性,又可以鍛煉孩子們的雙手小肌肉的發展,還能充分調動他們的想象激情與創造能力,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的物質資源是我們幼教工作者們共同研究探索的問題。
利用自然物質和巧用廢舊物品開展游戲活動引發幼兒探索、學習,在廣大的農村有許多自然物是孩子們學習、游戲的最好操作材料。如果用心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自然材料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遇到的許多問題。實物操作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和創造,提高了他們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和相互協作的能力。本學期,我們各班結合班級幼兒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小肌肉發展不是很靈活,因此開展了以拓印為主的活動,如給小班幼兒提供蔬菜、小石頭、貝殼、樹葉、狗尾巴草等材料,引導幼兒利用自然物的自然紋理,大膽利用色彩進行拓印,從而激發他們參加美工活動的興趣和愿望,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手掌拓印、石頭拓印、貝殼拓印、瓶蓋拓印等等;中班的幼兒知識經驗已經逐漸豐富起來,動手能力也相對提高了許多,他們以植物、谷類、生活廢棄物為主,開展了《有趣的紙杯》、《彩紅豆》、《多彩的掛飾》、《小小設計師》、《水果拼盤》等等;大班的幼兒思維敏捷,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能根據材料天然的色彩進行組合,創作出許多精美的作品,如《魚》、《花兒朵朵》、《有趣的線貼畫》、《我愛青花瓷》等等。
在充分利用自然物的同時,利用一些廢舊材料也可以制成精美的裝飾品,教具,玩具等,還能提起孩子們活動的極大興趣。可以發動孩子們的父母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使這些廢舊物品有“生命”起來,變廢為寶。這些材料的準備過程,也是孩子們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不僅學會了使用這些材料,而且在他們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同時也在培養他們要有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隨著農村幼教工作的不斷的深入,條件不斷的改善,要更好地推動幼教工作,使幼兒園從過去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中解脫出來,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獲得生機,提高農村幼兒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