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中人們對氣象的預測、或知曉氣象結果通常需要很長時間,為尋找快速預測、知曉氣象情況的方法,開展此項研究,匯編整理出一套適宜小學生學習的與氣象相關的兒童讀物或教材,并制作成微課,利用網絡數據傳輸,變為網絡學習課程,作為科普、科學教育的資源,對常規氣象要素觀測和資料積累,總結、分析氣象要素的一般變化規律,進一步探究氣象與我們生活、植物、動物等的關系。
關鍵詞:氣象;快速測量;校園氣象
一、項目開展目的
本項目在學校內及學校周邊進行開展,對學生、教師、家長、社區人員的想法進行收集,并對其匯總;然后找出解決方案,根據收集的想法,進行分析,把想法分為不能實現的方案和能實現的方案,同時把能實現的方案進行產出成果,以實物或數據、方法的方式體現;最后實現教育轉化和實物轉化,對方案進行制作實物,并利用課堂、活動等方式進行教育、宣傳等活動,促進人們科學素養的提升。
二、項目開展方法
(1)建設紅領巾氣象臺:安裝人工觀測百葉箱(氣溫、濕度等)和雨量器,為學生提供動手觀測條件、建立氣象要素和氣象探測的概念。
(2)結合氣象自然知識的教學實踐,利用紅領巾氣象臺使小學生了解各類天氣現象,能夠看懂電視天氣預報節目。
(3)引入氣象衛星實時云圖、昆明天氣雷達實時回波圖等科技產品,為學生了解高新科技提供平臺,為我校校園電視臺制作氣象節目提供具有科技含量的內容。
(4)通過校園氣象臺、集體課、校園電視臺等途徑,對全校學生進行氣象科普教育,突出氣象自然災害的正確避險和安全防范意識教育,要在通俗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提高全校學生的氣象安全意識和掌握雷電、大風、暴雨等常見氣象災害的避險能力。
(5)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氣象探究興趣小組活動:組織學生親自動手觀測氣溫、最高(低)氣溫、降水量等氣象要素,加深對氣象(要素)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對積累的氣象資料的分析,掌握氣象變化的一般規律,例如氣溫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年變化規律等,進而探究其原因;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氣象與日常生活、植物生長、動物生存等的關系,并指導興趣小組集體撰寫、完成小論文。
(6)結合教材中的相關氣象內容,組織氣象興趣小組進行探究,并進行解釋,從而把教材中濃縮的氣象知識、天氣原理具體化。
三、項目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加強宣傳,強化隊員和輔導員老師的意識。七彩童心氣象站的創立離不開全體少先隊員和少先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學校或少先隊組織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少先隊工作者對創建七彩童心氣象站活動的認同感,從而使他們自覺地站在少先隊發展的戰略高度,積極思考少先隊活動的現狀及其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中的優勢和弱勢,樹立爭創少先隊活動品牌的意識,自覺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學習氣象科學知識。從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天氣的農諺、天氣預報是怎么做出來的等氣象科普知識,掌握一些比較基本的內容。
(3)設計制作氣象觀測記錄表。
第二階段:初步實施階段
(1)氣象觀測實際操作學習。為了學習氣象觀測知識,把隊員們領進氣象科學的大門,組織隊員到氣象觀測站、氣象局參觀學習。
(2)成立七彩童心氣象興趣小組,規范開展氣象觀測記錄,讓隊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觀測中去,規范開展氣象觀測記錄。七彩童心氣象站每日觀測二次:早晨9:00和下午2:00,隊員分組進行觀測,以保證隊員全面了解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七彩童心氣象站”可以成為隊員們學習氣象知識的基地,可以讓隊員們完成風向、風速、溫度、濕度、雨量等7大天氣要素的全天候記錄,并將數據與自動氣象站發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培養隊員的知識和能力。
(3)鼓勵氣象小組成員寫觀測日記或感受。
第三階段:逐步完善階段
(1)對氣象觀測記錄表進行逐步完善。
(2)加強對氣象知識的宣傳。聯系氣象局專家進行相關知識講座,學會對氣溫的統計、分析。
(3)氣象觀測記錄的資料整理。七彩童心氣象站有自己制定的觀測記錄簿,讓隊員們學會記錄方法,進行正確記錄;記錄時按正規氣象臺的方法:用鉛筆記錄,字跡工整,錯了不能涂改,也不能用橡皮擦,從而培養他們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氣象站,可以查閱全年、全月、全天任何時間的氣象資料;隊員們還能作出單站氣象預報和繪制簡單的天氣圖。
(4)學習預報。由于天氣預報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科學,一般小隊員比較難以駕馭;但每天觀測記錄,時間長了,隊員會感到枯燥無味,隊員學習氣象的積極性也得不到充分地調動。因此,我們在活動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較典型的天氣現象時,就讓隊員利用學到的氣象知識,嘗試性的進行天氣預報工作。比如根據氣象諺語,對比氣象觀測中的原始記錄,作出明天天氣預報。
(5)每年的世界氣象日,組織參觀活動,組織隊員開展氣象征文比賽、氣象知識競賽、觀看氣象科教片、觀測一天的天氣情況等,讓學生們了解氣象與生活的關系,體驗氣象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認識氣候變化,學習氣象知識。
四、項目預期成果:
(1)我校的校園氣象臺,不僅為學生提供動手觀測的機會(百葉箱、雨量器),還可以讓學生看到、感受到,現代科技發展實現了大氣探測自動化、立體化和多手段的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與氣象和高科技“親密接觸”的平臺。
(2)利用太陽能、風能綠色清潔能源發電,低碳環保,使我們的紅領巾氣象臺成為應對氣候變化、踐行低碳生活的理念科普宣傳的平臺。
(3)通過氣象科研實驗室,面向全校開展氣象科普,全面提高學生的氣象安全意識和氣象災害避險能力,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感興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識。
(4)通過興趣小組的氣象科研探究活動,初步養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型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為孩子的未來播下科學的種子。
參考文獻
[1]吳泓,袁成松,錢瑋,等. 氣象監測中降水資料的質量控制[J],氣象科學.2012(06):659-660.
[2]孟凱,曲曉黎,趙娜,等.能見度氣象監測數據質量檢查方法初探[J],
干旱氣象.2014(05):86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