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高專院校為非音樂專業的學生開設音樂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良好的審美鑒賞力。本文將探析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的研究。
關鍵詞:高職高專;非音樂專業;合唱教學
音樂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而合唱是提升學生樂感的重要途徑,對于非專業學生而言,合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面對非專業學生團體,想要達到好的演出效果,就需要曠日持久的訓練。教師需要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能夠在合唱訓練中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學生設置合唱教學的作用
(1)陶冶學生情操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加入合唱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將合唱教學與聲樂、樂器等有效的結合到一起,還能起到良好的學科融合作用。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教師選擇優美的歌曲,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應對學習壓力。
(2)激發學生興趣
在高職高專的音樂教學課程中,合唱是高職高專院校實現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新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合唱活動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二、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合唱訓練基本方法
(1)引導學生進行吐字訓練
學生在進行吐字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普通話標準,對平翹舌能夠清晰的區分,良好的掌握吐字要領及規律,如此一來,合唱的品質也能得到良好保障。
(2)運用呼吸法來提升學生的唱歌技巧
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通過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演唱特點,利用呼吸法來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學生能夠掌握系統的演唱技巧,并能唱出自己的特點。
(3)通過身體動作引導學生學會唱歌要領
在合唱訓練中加入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角色帶入,更快地掌握音樂技巧。因此教師應制定新的演唱訓練體系,采用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音樂中找到自我。
三、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方法
(1)初期階段
首先,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聲音特質、演唱水平等進行分工與選拔。選擇合適的曲目,例如:慶祝國慶節、建軍節等可合唱《走向復習》《不忘初心》等,若是參加藝術性比賽,曲目的選擇范圍會相對寬泛,教師可選擇帶有一定演唱技巧的歌曲,以凸顯整個團隊的合唱水平。受到場地的限制,許多教師對于隊形的要求都不嚴格,在初期訓練過程中,教師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唱功上,直到演出前才開始排隊型,這很可能影響到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因此,教師在訓練初期就應當排好隊形。
合唱講求一種共聲美,它需要許多人合作完成,尤其在面對非專業學生的合唱訓練時,在沒有過硬唱功的條件下齊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約法三章,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每個隊員都能夠明白,紀律直接關系到演出的成敗。合唱具有自身的特點,合唱團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遵守團隊規則,盡快融入到這個大集體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2)中期階段
在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就可以進入到中期訓練階段。合唱最重要的就是和諧統一的聲音所展示出的效果,在此基礎上疊加高音、低音等來展現出音樂的美,因此該階段的關鍵就是進行協調聲部、均衡音色的練習。
首先,進行合唱姿勢及氣息的訓練。在合唱過程中,端正的姿勢有利于正確的發聲,不同的姿勢能夠調動起不同的情緒。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聲樂基礎,對于音樂不敏感,因此不同的姿勢也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使學生在演唱時能夠集中精力。此外,樹立正確的和聲觀念也是合唱教學的重要部分,例如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對于“豎起來”“發聲很后”等術語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通俗易懂的示范與解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讓學生學會接受并了解自己的聲音,結合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的實現對音域、聲音的訓練。
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對于音樂曲目的了解不再局限于對歌詞的拼讀,學生的藝術修養也能有顯著的提高。伴奏、合唱的默契度能夠將作品的情感更加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指揮在合唱團隊中起到靈魂性的作用,尤其對非音樂專業學生而言,指揮的作用更加重要。由于受到場地與音樂器具的限制,非專業學生的合唱普遍采用卡拉OK伴奏,這就相當于合唱的框架已經固定,因此在訓練初期指揮與隊員就需要反復磨合。
(3)后期階段
在演出前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彩排,組織好上場、謝幕的順序,并固定每位隊員在舞臺上的具體站位,并保證每位成員在舞臺上發出的聲音都能夠與周圍隊員的聲音有效融合。許多人認為彩排只是走走過場,這種觀點大錯特錯,彩排涉及到燈光、音響與場地等內容,隊員需要提前掌握場景信息才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放平心態,合理地安排時間。因此教師與隊員都需要認真對待彩排,帶領隊員認真熟悉場地布置情況,按照演出或比賽程序從頭到尾串聯幾遍,遇到突發情況及時找后臺人員商榷解決,避免因疏漏而導致的演出失誤。但有些學生往往因沒有過合唱經驗而過度緊張,最終導致身體狀態下降,影響到演出效果。此時教師需要做好疏導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表演或比賽前一周調整好心態,在臺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每個學生的聲音及演唱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學會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教學公式。通過不同階段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真正地掌握演唱技巧,如此才能促進非專業學生合唱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合唱指揮與排練 高奉仁著 2008.8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鄧麗萍.高職院校“創作、排練、表演”一體化的合 唱課堂教學模式[J]大眾文藝
[3]合唱指揮法 周沛然 著 2006.8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