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發展趨勢,造成小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積極性低、學習困難等問題,使小學生不能實現語文閱讀有效性學習。基于此,教師需要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有效性學習。本文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新的教學標準中對語文教學的目標進行了修改,要求教師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提高語文教學的時效性。語文是小學生的基礎學科,其學習程度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生后續學習的進行。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現階段教師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下面我們就教師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的措施進行探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嚴重降低了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閱讀教學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進一步影響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一般情況下,造成小學閱讀有效性低的原因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語文閱讀教學程式化。我國學校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步驟程式化,既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影響學生的創造力,使得學生對文章重點內容理解不透,降低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小學生語文閱讀有效性。其次,現階段我國小學教師認為小學教學內容簡單、自己能夠完全勝任,在課前就不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同時也不為小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造成小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語文閱讀目標,語文閱讀學習效率嚴重下降。再次,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語文閱讀教材選擇隨意,造成語文閱讀教學重點缺失,同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不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講解,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只了解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對其他知識一概不知,造成語文閱讀教學成了“走過場”,學生語文閱讀知識理解不透徹,學習過程中缺乏想象力,語文閱讀學習效率嚴重下降。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仍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造成小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難以提高語文閱讀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嚴重下降。
二、在課堂上融入“互動式”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對于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如果教師講課速度過快、語文內容太深奧,就會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消化吸收語文閱讀的重點內容,從而降低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積極性,語文閱讀學習效率嚴重下降[5]。因此,教師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運閱讀學習積極性,實現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小組人數為6人,讓小組成員分別飾演小雞、小鴨、小狗、小馬以及青蛙,一人負責文章朗讀,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互動,增加語文閱讀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青蛙為什么沒參加畫畫?這些小動物為什么不用畫筆就能畫出一幅畫?”等問題,讓學生在課堂通過小組討論找到答案,再舉手進行問題回答,從而增加學生自信心,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
三、靈活運用教學模式。因文而異的實施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在實施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因文而異。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景色美、意境深遠、感情深的課文,可以采用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對于那些童話、寓言類的閱讀課文,可以采用“初讀知順序,熟讀記語言,再讀演一演”的教學模式:對于有值得思考與深入探索的問題的課文,可以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與學生進行較深入的互動與探討:對于寫法有比較鮮明的特點、能對學生的閱讀寫作有一定借鑒意義的課文。可以采用“了解內容,領悟寫法.嘗試運用”的教學模式;對于那些著眼于開闊學生的視野的選讀課文.可以采用“一讀粗識課文,二讀略知大意,三讀交流思想心得”的教學模式。
四、培養自主閱讀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
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根本,是培養學生們的自主閱讀能力,畢竟語文閱讀是學生的自主性行為,通過各種方法的結合,提高了學生們進行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但是學生們的自主閱讀能力不夠,也直接導致了語文閱讀的有效性降低。只有讓學生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語文的閱讀活動,如何有效的進行閱讀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學生不會閱讀,是不能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重在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不是讓他們瞎讀、亂讀。首先要培養學生們的預習能力,讓學生們學會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自己體會閱讀的魅力,自己感悟文章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自主閱讀能力自然形成。其次,要培養學生們的精讀能力,教給學生們閱讀方法,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帶著要求去讀,抓住文章的重點和感情。最后是做好閱讀的外延,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增加語文的閱讀量,擴大閱讀面積,通過閱讀不同的文章,感悟不同的風景,通過閱讀量的積累,學生們的自主閱讀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積累知識。通過多種方式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提高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在進行語文閱讀時,可以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師要本著“教學與時俱進”的理念,深入研究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等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處于主動狀態,提高語文閱讀學習積極性,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慶蓉.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4(10):56-56.
[2]楊超.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41-41.
[3]黃春林.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4]張廣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嘗試[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