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育方式,既是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又是展開語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其在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卻不盡人意。文章基于此,首先就從“教師的情感素養與教學模式”這兩個角度分析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現狀,繼而闡述了情感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合策略,包括“運用愛的力量,激發學生的情感”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融合
人是一種具有情感的動物。有時候,人的情感得不到訴說或者表達的時候,就會以文章的形式展現在我們讀者的面前。那么,經過篩選成為我們讀物的課文,就是信息豐富,情感飽滿,可讀性高的文章乘著知識的小船向我們劃來。所以,評論一篇文章的優劣,并不是單獨地看其語言是否精煉,內容是否充實,還要看情感是否到位。這種情感,要既能夠使學生產生共鳴,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如此,才能支撐起“情感教育”的名號。
一、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現狀
教師情感素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情感素養的培養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但是,傳統型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教師要嚴肅”、“教師要有權威”等觀念的束縛,在情感豐富的課文中就不會表現文中情感。例如:《觸摸春天》這一課中,需要學生體會安靜觸摸春天的舉動,體會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就能創造繽紛的世界。而部分教師卻以一種平靜乃至一種消極的心態去講解生活。由于傳統觀念的禁錮以及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學校里的,家庭里的,社交上的等,就使教師想要以快樂、以笑容面對學生的情感逐漸被磨平,進而使自己講出來的“熱愛生活”也變了味道,使學生的情感和情感素養也成了朝著單一、消極的方向發展了。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可以用落后這個詞來形容的。填塞式,滿堂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教學法,它們在教育領域扎的根很深,以至于當今實施的新課改都還沒有徹底地將其根除,在一些偏遠地區等仍然存在。
二、情感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合策略
(1)運用愛的力量,激發學生的情感
沒有情感線索的文章,讀起來,始終覺得少了點兒什么。所以,當學生的情感還處在未得到豐富的小學階段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數都是以情感類為主的,或親情、友情,或師生情、愛國情懷等。但是,這些情感的引導,不是在淺顯的直觀教學中就能使學生學到的,而是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思考通過什么方式才能讓文中的“平面情感”變成“立體式情感”,以全面的環繞著學生,讓學生全方位地受到這種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五分鐘給學生播放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錄像片段,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壯的聲音,表達了全場三十萬人以及全國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歡欣鼓舞的心情。同時,教師深情配詞:“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當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時,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當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時候,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五星紅旗......”。通過這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多重沖擊,使學生的激動、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喚醒了學生對毛主席的無限熱愛,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
(2)運用自身先進的理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要想讓學生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真正的共鳴,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帶好頭,起好調,并營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抒發氛圍。因為良好氛圍的營造,對學生情緒的醞釀,情感激素的產生十分有利。
例如,在學習《難忘的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先選取幾個教學方法,這幾個教學方法對教學環境的創造需要有所幫助。對此,我就運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學法。我邀請了一位學生扮演文中的主人公“我”,邀請了另外幾位學生扮演教我們國語的教師,并要求扮演教師的學生要突出“教師寫字很吃力”的狀態;而扮演主人公“我”的學生,則要表現出“很愿意學習國語,被師生的真摯感情和愛國之心感染了”的狀態,以促使他們進入課文中所描繪的氛圍,進而展現出“我”為祖國歷代偉人像重新出現在學校而激動,為教師和孩子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而感動。
(3)品味文中的重點詞語,發展學生情感
詞語是形成文章的基礎,情感是推動一篇文章向前發展的助推器,也是分析一篇文章的線索之一。因此,想要使學生潛在的情感得到挖掘,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從文章的基礎——詞語入手,通過對關鍵詞的深入分析,讓學生明白文章所蘊含的內在情感。
以《媽媽的賬單》為例,通讀全文,我們發現這一課的中心詞是“賬單”。那么,教師就要圍繞“賬單”這一詞匯把“什么是賬單,媽媽為什么寫這份賬單,兩份賬單的區別”等問題講清楚,并在講解的過程中滲透“媽媽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兒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缓?,根據上下文,用“賬單”將“這份總額為零的賬單,滿載著母愛。是不能用金額來衡量的,是無價的,也無私的”這一感悟貫穿其中。如此,既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詞語很困難,也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課文很乏味,還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得不到有效的表達。從而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展現與激發,促使學生的情感素養得到發展與深化。
三、結語
總之,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情感培養,應從小抓起。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小學生在三觀還未形成時就有一個情感的發展方向,以引導學生關注愛國情、友情、親情、師生情等,進而促使學生成為一個兼具情感素養與語文素養的人,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吳曉敏.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6):38-39.
[2]陳俊.論實施情感教學,培養學生快樂心態的實現途徑[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0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