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果。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意義、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學情境;創設
所謂教學情境,它是教學信息的載體,能給學生提供課堂思考的背景,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學習,并獲得科學知識。教師如能創設出恰當合適的教學情境,就能將各種比較難的知識點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較枯燥無味的知識點也能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記憶深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造不同的教學情境,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開展探究性學習
現在學生思維活躍、開放,而且容易開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就需要我們想辦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進入一種比較好的學習狀態,來進行有益于化學學習的思考。教學情境的創設就可以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好的教學情境能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后,學生對核外電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師可以在體鍛課的時候用10分鐘來玩一個游戲,讓男生當質子,女生當核外電子,男女生自由組合成一些原子或離子,誰先組合成功誰就先自由活動。這樣以游戲的方式創設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性和集體感。
二、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化學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備課時可根據所講授的知識內容的特點,接合實際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學實驗,制造“事故”,發揮聯想或進行特定討論等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
(1)小中見大,微觀問題宏觀化
在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就要開始學習分子、原子、離子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等知識,這些都是微觀世界的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很難去理解。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的學習掌握這些知識點,我們教師有必要給他們創設一種情境,把微觀問題宏觀化。
如在講解分子的特性的時候,來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和分子間是有間隔的這二個性質時,都是用宏觀上可觀察,可察覺的事例來證明的。講完后可以反過來問學生:如何證明空氣的存在?學生一般會想到空氣可被壓縮、風的存在等等,這些事例反過來又可以證明空氣的特性。
在講到原子的結構時課本上也有一個很好的情境創設,把原子比作一個大的足球場,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個螞蟻,我們可以很好的利用這個情境,重點來講解原子的內部結構和內部微粒質量的關系。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虛”
有時候平鋪直述的講解學生容易疲勞,注意力也會不集中,如果我們在講課時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來,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來可以給學生提提神,讓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甚至可以把學生經常錯的地方先來一次錯誤重現。
如在介紹各種實驗室儀器時,就可以故意寫出一些錯別字:把試管寫成“試卷”,把水槽寫成“水糟”,把藥匙寫成“小勺”,長頸漏斗說成“長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糾正。
演示制取氧氣的實驗時,可以故意讓試管口向上,等試管炸裂后再讓學生來思考為什么,最后來給學生解釋,也可以等實驗結束后不急著取出導管,繼續做氧氣有關性質實驗,等水槽內水被吸上來使試管炸裂后再來解釋。這樣的教師犯錯會讓學生記憶深刻。在講解H2和CO還原Fe2O3和CuO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在講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時,也可以故意把化學方程式不配平,最后做出的結果有出入。有時學生會提醒,及時糾正即可。
(3)源于生活,展開討論
學生對這些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比較感興趣,會積極地進行思考,紛紛要求回答問題,最后通過教師的歸納和總結,能很好地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其他相關的例子,大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趣味和輕松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例如,可以以“廚房中的化學知識”來展開復習設計,廚房中的白醋、大理石臺、開水壺中的水垢、鐵鍋、鋁鍋,還有小蘇打、純堿、咸菜、胃酸、洗潔精的乳化功能等等都可以用來復習一些相關物質的性質,化學反應等。
(4)化學實驗,信手拈來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生活中的酸、堿、鹽”這一章節時,可以在實驗室設計一個情境,給學生一些實驗儀器、藥品,讓他們分組來進行藥品間兩兩的反應,最后分小組來總結出一些酸堿鹽的性質。
(5)情真意切,以情創境
教師上課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激勵和感召學生。在講到水資源這一節時,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國家水資源是多少的貧乏,西部等省工農業生產是多少的缺水等。當講到化學工業時,教師可滿懷豪情地告訴學生,我國的煤、石油、水泥、鋼鐵等年產量世界第一,許多尖端科技已超過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三、初中化學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
(1)好的教學情境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面向全體,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新教材在內容的編寫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無論哪一種類型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通過化學情境的創設,讓他們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一些弱勢學生得到了善待。
(2)好的教學情境能深化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法
新課程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創設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將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對話、辯論等積極的學習方式融為一體,以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
(3)好的教學情境內容注重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學知識接觸較多,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習興趣提高。如通過鐵生銹和防銹等知識內容的情境創設,學生既體驗了主動合作的學習樂趣,又通過分析鐵生銹對人類造成的損失,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從真實的情景中去學習化學,強調化學科學知識的應用。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另一個感興趣的內容就是食品中的有機物。教材上有各種各樣的食品的圖片,食品與健康是他們最熱門的話題.我們也可以以些來創設一些教學情境,探討青少年時期應注意哪些飲食問題,如何促進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