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整合的實質就是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方法的根本性變革,使“教”與“學”趨于一致,利用全新的技術營造最寬松、舒適的學習、研究環境。學生應該成為歷史的主人,課堂的主宰。信息技術的應用應當把重點放在增強學生的思維密度上,而不是放在機械訓練的量上,不是放在材料的簡單堆砌與羅列上。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變換媒體,變換信息傳遞方式,找出知識的關聯性與延展性,逐步升華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感覺器官不斷受到多媒體所傳遞的各種信號的刺激,激起認知沖突,提高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活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整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歷史;整合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歷史教學媒體已不能滿足現代歷史課堂教學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產業迅猛發展,而以多媒體運用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要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過去抽象枯燥的歷史事實,通過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運用多種感官來感知信息,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創新等各種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優化歷史課堂的效果呢?本人也在不斷嘗試研究,在嘗試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以下方法與各位同仁探討。
一、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課中,我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介紹這一時期的書法、繪畫、雕塑藝術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這時候的書法不僅是一種寫字的技術,更是一種對美有著更高追求的藝術。尤其用視頻音樂對王羲之《蘭亭序》進行充分解讀,更直觀形象地對這幅“天下第一行書”,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用圖片展示《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分析顧愷之的繪畫特色,并且解說這些繪畫作品出現的背景材料,讓學生體會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些生動的歷史資料創設的教學情境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培養激發學生的思維力
課文中的小字部分和史料是正文內容的補充、深化和延伸,印證正文的結論。同時,老師在課文的基礎上利用網絡收集相關的文獻和圖片資料,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這些珍貴的歷史材料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解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史論印證意識。例如,在羅斯福新政一課中,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文中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說:“……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流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敗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彼补膭蠲绹嗣瘢骸罢嬲屛覀兏械娇謶值模皇恰謶帧旧?。”指導學生思考回答下列問題:一是,你覺得羅斯福為什么當選為美國總統?二是,羅斯福在演說中描繪的是美國什么情景?三是,“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四是,除了調整工業之外,羅斯福還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革?目的是什么?五是,“羅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啟示?通過學生對多媒體課件資料的閱讀、理解、思考及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學生把以上問題化解,得到合適的答案,這比教師一一介紹解釋搞“一言堂”效果要好得多,正因為結論是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理解極深,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三、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歷史資料是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視頻等網絡資源向學生呈現盡可能多的觀察角度和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比較抽象的歷史事件,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三國鼎立”一課中,我在講到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時候,通過讓學生觀看這兩個戰役的場景身臨其境感受歷史,讓學生總結兩個戰役的異同,出示表格后學生會好奇地思考一個問題:曹操為什么在兩次戰爭中一勝一敗,而且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而在赤壁之戰中卻被區區幾萬人打敗了他的20萬大軍,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思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果。
四、拓展學生知識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根據教材和課堂的需要,教師適時給學生補充課外的歷史資料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必需的。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拓展了教育的廣度與深度,更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的全面性。如在學習“三大戰役”一課時,關于三大戰役的作戰經過、戰斗特點、結果等方面的內容,由教師或多媒體課件陳述都顯得單調,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收集一些三大戰役的背景材料,課堂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收集到的材料,由學生上臺用多媒體展示這些資料進行講解,或學生上臺扮演我軍某位將領繪聲繪色介紹三大戰役的情況。學生參與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收集、展示和講解,既拓展了學生思維,又提升了學生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融入歷史教學后,具有傳統歷史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及時轉換調整教師定位角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現代化技術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力和現實創新力,真正培養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改善學習[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克東,謝幼如.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M]科學出版社,1994.
[4]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