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對于初中來說,對物理這門課程感興趣,才能真正的喜歡它,學好它。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老師平時的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徑,要想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必須著手于課堂。由此我個人的想法和觀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1)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這是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作為一個好老師,首先是能深入學生,跟學生打成一片,俯下身子跟學生交朋友,沒有什么隔閡。在講課的時候,教師詼諧幽默的語言,聲情并茂的講解分析,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俗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往往會因喜歡老師,從而對其教學非常感興趣。同樣,反過來,如果學生不喜歡老師,就會討厭他教的這門學科。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成績,因此,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一定要真誠的去關心、真正的去愛護每一個學生。能很快的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體現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老師娓娓道來,學生心領神會,師生的默契,這樣的師生關系就會讓教學質量事半功倍,這樣的一節課就是覺得很快,很順暢,學生覺得時間這么快,讓學生覺得留念。
二、精心上好每一堂課,讓興趣延續:
成功的開始,僅僅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物理,知識面雖然還不夠廣,難易程度也不夠深,但是要能真正的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初中物理知識的分章節的,連貫性不是太強。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慢慢的就會失去的學習興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盡量做到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多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例如講解《光的折射》時,可以聯系生活情境,有的學生弱勢,帶著凸透眼睛,通過鏡片,可以看到眼睛被放大:通過魚缸看魚缸的時候魚就會發現被放大,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就會發現筷子在分界處折彎等等。這些現象是為什么呢?對這些現象學生并不會感到陌生,但要解釋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必然會對這一切產生興趣,帶著興趣去探究結果,那么課堂的氣氛課學生的認真態度就很容易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三、教師在課堂講解中要重視理解和自學
一是所謂理解就是要弄懂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確切含義,以及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能用適當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圖像或數表)進行表達。并能解釋和說明有關自然科學現象和問題。失去了理解能力就失去了其它能力的基礎。二是學會自學:不學會自學就不能培養思維能力,不通過自學很難形成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實現對知識的正確運用。自學的過程要做到:按上述理解的要求理清概念,羅列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與已有的相似概念進行比較區分;列出所學物理規律的內容描述和適用條件;通過試應用規律解題,體會運用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寫出相關演示實驗或應用設備的原理;應用數學工具和邏輯推理去推導或證明相關的推論。三是學會推理和表述:推理是分析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雜實地進行解題訓練,對作業不匆忙應付。要追求解題過程嚴密的想象、推理和熟練的邏輯思維,力爭對推理得出的結論進行正確的判定和盡可能準確簡練的表述。一切無法表述的現象都是不會達到推理最高層次的表現。四是學會分析綜合與評價:所謂分析綜合,就是力求能獨立地對所遇到的物理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情所給物理問題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物理情境,找出其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靈活的運用多方面的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給的問題。用我們通常的一句俗話來說就是生題熟做,熟題生做。除此還要讓學生做一些小實驗、都是一個小科研課題,一個課題的解決過程及其表述,就相當于寫一篇小論文。要求根據可靠、邏輯嚴密、推理條理清晰、物理語言和數學語言的運用準確簡潔、過程的書寫規范、結論明晰。平常的學習中,我們如果能按這樣的要求去嚴格地完成作業,則我們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將是完整的、嚴密的、靈活的、能熟練運用的、已納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范疇的可以產生思想的一部分;我們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我們就再也沒有物理太難學的感覺了。
四、重視激勵性教學策略:
物理是一門要求專注度高、精確度高的學科,在物理實驗中,稍不留神就可能引發實驗事故。所以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精神必須高度集中。而且每位學生的興趣點不同,有的學生善于寫作,有的學生專注于體育鍛煉等,因此并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對物理學科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況且由于物理知識積累的層次不同,造成學生學習物理的基礎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例如:由于學生在實驗前沒有做好實驗準備工作,在實驗中出現錯誤操作,導致實驗沒有按照既定計劃呈現應該有的效果。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教師和其他同學對自己的看法上,在同樣的操作環境下進行相同的實驗操作,別人都取得了成功,自己卻獨遭失敗。因此自我效能感嚴重受挫,自尊心遭受打擊。在此情況下,教師適當采取激勵性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主動開導學生,使學生明白安全最重要,實驗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是物理學習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物理史上重大的研究發現都是物理學家在千百次失敗的經驗上積累出來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鼓勵、理解、支持,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物理學科學習的信心。
總之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課堂教學成果,不斷優化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強化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