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金融理財公司會跟你說一個具有“強大的實力和背景”的產業,然后希望你投錢進去,一年獲得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收益。
我們如何去判斷這些東西靠不靠譜呢?其實非常簡單,一般人都能接觸到的可以賺大錢的消息,大部分都是假的,因為如果真是一個好機會,不太有可能落到你頭上。這個社會是分很多層級的,掌握優質資源的人優先找到好的機會和好的回報。
一個好的項目如果真的靠譜,比如說房地產和采礦,一開始就會有大量的資金投進去,根本輪不到普通人。一個企業如果有很好的資產增值渠道,它靠自有資金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沒有必要把你的那點錢拿過去做增值,然后再分給你。所以,一般情況下,對擁有大量資金的普通人而言,年收益穩定在10%以上就是極好的投資了。
從天上掉下的餡餅往往是一個陷阱。你沒有資源,沒有技術,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能力,你手里只有一點錢,而別人惦記的只是你的這點錢。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很多所謂的機會之中。
有些人找到我說,公司原始股要不要買?公司始創的時候要不要投入?可不可以拿股票不拿工資?其實想要得到這些是需要你做大量的付出的。所以,我們在面對機會的時候,實際上是要更加謹慎的,要先想想好事為什么會落到我們頭上。
最頂層的人依靠資源賺錢,層次低一點的人利用資金賺錢,底層的人只能靠努力來賺錢。依靠努力賺錢的人就必須有一些風口的加持,比如說自媒體的風口、智能硬件的風口、智能手機的風口、手機游戲的風口的加持,并不是說你一直很努力就一定能賺到錢。不過,并不是說你趕上了風口就一定能賺到錢,還是需要你付出大量的努力的,只是會相對容易一些。
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觀念。你在做項目判斷的時候,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你付出的努力越多,風險會越小,那些可以讓你“躺著賺錢”的事基本不靠譜。
對于一般的機會而言,前期是有紅利的,而這個時候大家往往不愿意相信。比如我們說電商有機會的時候,說微商有機會的時候,說網紅有機會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出來駁斥我們,一般這種時候我們就認為是找到機會了。如果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事靠譜,可以去做”的話,那這個市場就沒有什么紅利可言了。所以說,大眾的認知其實是一個反向指標。
我們去判斷趨勢的時候一定要先看方向。比如現在我們處在一個社交時代,我們判斷未來都是社交電商的機會,那么無非就是形式的差別,無論微商,還是淘寶電商,可能都存在相應的紅利,我們都可以嘗試,也許堅持兩三年,形成氣候之后就會有好的收益。
另外,在這些新產品誕生的時候,平臺會給很多扶持的機會,但當大家都開始做的時候,流量就不夠了,扶持也會變少。后期沒有紅利的時候,再做起來就很難了,這時就進入了拼才華和拼專業的階段了。
一個成熟的市場,機會會變少,運營模式也會固化,要想做好就需要有很好的技術和很高的水平。而一個新興的市場,只要你膽子夠大又肯努力,基本上可以因獲得風口的加持而成功。
所以說,我們一般人看到的機會可能不是機會,我們討厭的東西反而往往是機會。我經常說,如果混了二三十年都沒有什么起色的話,你可以去假設一下自己之前相信的那套東西是錯誤的,然后換一個對立的方向去相信,也許你的生活就能馬上改善了。
(摘自《格局逆襲2》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