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拆了,剩下的幾段殘垣成了寶貝,開始花錢整修遺址;四合院所剩無幾,保護四合院的呼聲驟起;胡同快要沒了,北京胡同游成了旅游特色項目。當初多的時候,誰也沒把它們看在眼里。
動物不到瀕危,植物不臨滅絕,想不到要保護。前些時間新聞報道,由于農藥的濫用,一些地方的麻雀也快絕跡。大除“四害”之日,麻雀未曾滅絕,沒想到危機竟出現在為它“平反”之后。
人類的活動,大抵急功近利。保護實在只是破壞的余事。魯迅有詩:“殺人有將,救人為醫。殺了大半,救其孑遺。小補之哉,嗚呼噫嘻。”這“將”與“醫”的關系,不是也表現在其他方面嗎?什么時候才能保護多于破壞?
(摘自《經典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