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童美術教育家羅達·凱洛格曾經從幾十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中搜集了各種兒童涂鴉樣品,并進行分析,將兩歲前兒童所做的涂鴉作品共分為二十種類型(如點、單垂直線、封閉的曲線、螺旋線、多環行線等)。進一步研究發現,涂鴉能力對于每一個幼兒來說都是天生的,而不是被培養發展出來的。而且,羅達·凱洛格堅信,出現涂鴉行為是一件好事,它標志著兒童動作技能得到了發展,認知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不過,由于兒童在動作發展上存在個體差異,加之來自家庭的繪畫刺激因素不盡相同,如兒童接觸繪畫工具的機會不同、家長引導方式也不一樣,所以兒童出現涂鴉行為的時間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當代繪畫治療實踐表明,如果兒童在2歲以后仍未出現涂鴉行為,或者在4~5歲以后還處于完全無控制的亂涂亂畫狀態,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摘自《父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