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多少人童年的美好記憶。漫天飛舞的流螢,童話般精彩。
星星點點的螢火蟲總被光亮環繞著,讓人看不清它的廬山真面目。那么,螢火蟲究竟長什么樣?它為什么會發光?它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性?今天,就隨我們一起去湖南省長沙縣鄉村螢火蟲研究保護中心,探尋螢光密語吧!
“畦,這些都是螢火蟲嗎?”一走進長沙縣鄉村螢火蟲研究保護中心,同學們就被許許多多的昆蟲標本吸引。湖南省螢火蟲研究專家黃其茂老師笑盈盈地點了點頭,“這些標本是長沙境內常見的螢火蟲品種,有邊褐端黑螢、黃緣螢、胸窗螢,等等。”
原來螢火蟲并不是一種昆蟲,而是螢科昆蟲的通稱,因其尾部能發出螢光,所以稱之為螢火蟲。
“螢火蟲的大部分種類為陸生,極少數為水生。它們大多白天休息,晚上出來活動,活躍時間在日落后的1~3小時之間。目前,全世界共有約2000種螢火蟲,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黃老師向大家介紹起了螢火蟲的生活習性。
在他的講解下,大家才知道,螢火蟲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其生命周期一般為一年,有的種類為兩年。當螢火蟲變成成蟲,它的壽命就很短,只剩下一到兩周的時間了。“我們平時看到飛舞的流螢,其實也是它生命最后的絢爛!”聽到這里大家不禁有點傷感。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呢?”來自長沙縣泉興小學的雷萌萌對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充滿了好奇。
“大家看這里。”黃老師一手拿著一只螢火蟲標本,一手指著它的腹部。“在螢火蟲腹部末端有發光器,里面有一種發光細胞,內有含磷的化學物質螢光素和螢光素酶。螢光素在螢光素酶的作用下和氧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螢光素并產生螢光。”黃老師說,螢火蟲的螢光伴隨它的一生。幼蟲發光是為了警戒和防衛天敵,而成蟲發光主要是為了求偶。每當夜幕降臨,螢火蟲便活躍起來。雌蟲和雄蟲“燈語”“交流”,相互追求,最后結伴玩耍,繁衍下一代。
“別看螢火蟲幼蟲個頭小小的,它可是不折不扣的吃貨呢!',黃老師告訴大家,螢火蟲幼蟲喜歡吃田螺、蝸牛、鼻涕蟲等小型昆蟲,捕捉獵物后它會先將其麻醉,再將消化液注入其身體,將肉分解;而大部分成蟲只需要吸食一些花蜜和露水。因此,從人類的標準來說,螢火蟲屬于益蟲。
一邊看著標本,一邊聆聽黃老師講解,同學們覺得新奇又好玩。不知不覺天色已暗。“我們去野外探螢吧!”黃老師向大家提議。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探險機會,同學們別提有多興奮了,戴上帽子,統一著裝,拿著手電筒,興致勃勃地往野外出發。
習慣了城市里的燈光,突然走夜路,大家在黑暗中慢慢探索。忽然,一個同學蹲下身來,輕聲喊道:“快看!”果然,在草叢里發現了點點亮光!
黃老師告訴大家,螢火蟲喜歡居住在沒有污染的河流、湖泊、濕地、稻田及森林。它們畏懼燈光、農藥、工地的粉塵,一旦環境遭受污染,它們會很快死亡。“現在我國的螢火蟲數量明顯減少,如果不加以保護,將面臨種群滅絕的危險。”“保護螢火蟲,人人有責。”看著這些螢光精靈,享受著它們帶來的浪漫和神奇,同學們也盛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熒光蟲小課堂
雌蟲和雄蟲都會飛嗎?
螢火蟲的雄蟲和雌蟲都有翅,但雌蟲一般不善飛翔,身體也比雄蟲大;雄蟲善于飛翔。多數情況下,雌蟲有一節發光器,雄蟲則有兩節。
螢火蟲發出的光都是一樣的嗎?
并不是所有的螢火蟲都發一樣的光。例如黃脈翅螢發出的是綠光,雄蟲飛行持續閃光;擬紋螢發出的是橙黃色的光,雌雄都發出固定頻率的單脈沖閃光。不同的螢火蟲發光持續時間也不同,有的不到一秒,有的則可以維持好幾分鐘。
囊螢映雪的故事是真的嗎?
成語“囊螢映雪”中的“囊螢”說的是有個孩子叫車J壽乙,小時候家里很窮買不起油燈,但他又酷愛讀書,于是每到夜晚就去抓螢火蟲放入布口袋中,用來照明看書。這個故事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是不太可行的。因為螢火蟲發光主要是閃光,這種光亮十分微弱,亮度并不大。況且古時候的布透光性不如現在的布,所以用螢光來照明的說法有些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