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日前發布了《2018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8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突破70萬億元,達到71.17萬億元,邁上了新的臺階,較上年增長了11.20%;凈利潤3.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3.28%。比營收數據更亮眼的是,今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多,達到237家,占比47.4%,近半壁江山,而國企入圍數量進一步縮小。早在2002年榜單中,80%以上還都是國企。但在營收、凈利潤、凈資產指標來看,民企占比未超過50%,國企仍占主導地位。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李建明表示,這些數據說明中國這些年穩增長、促改革方面已取得實質性成效,各大企業盈利較好。而民營企業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占比的增多,說明民企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在做強做大做優上將不斷展現出活力。
在本次榜單中,中國企業500強中服務業企業數量呈現長期波動性增長,從2010年143家增至今年的170家。對比十年前,入圍500強數量最多的三大行業是黑色冶金及延壓加工業、建筑業與煤炭業。
無獨有偶,今年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中也呈現出傳統企業減少、新經濟及服務業企業顯著增加的現象。過去五年間,中國共有10多家企業從世界500強中退出,主要為煤炭、鋼鐵企業。 在李建明看來,中國企業入圍中國500強、世界500強的質量在提升,結構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很多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在去年躥升基礎上,有了更強勁的增長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入圍企業500強的名單中,共有253家制造企業入圍,比上年增加8家,營收、凈利潤等指標在全部500強企業中占比均不同程度提高。金融業入圍企業為33家,但營收、凈利潤等7個指標高居細分行業之首。金融企業占全部500強企業凈利潤的50.7%,有17家銀行占全部凈利潤的43.4%,在資產和海外資產上,金融企業占比超全部500強的60%,成為中國最賺錢的行業。
李建明表示,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勢頭不減,傳統企業數量減少,新業態新模式正不斷涌現,互聯網等新產業進榜企業持續增加。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表示,盡管貿易戰對中國企業出口造成了一些阻礙,但反過來也會形成倒逼作用,進一步促使國內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2018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入圍世界500強的數量繼續增加。2018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從上年115家增至120家,僅比美國上榜企業少6家,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二的地位。
(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