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冷冬”的說法十分離譜,十分荒謬 針對網絡上“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傳言,國家氣候中心日前稱,此說法十分離譜,十分荒謬,吸引公眾眼球,制造恐慌。預計今年冬季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評書要有時代感,有當代性 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日前在《人民日報》撰文稱,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必須有時代感,有當代性。評書歷來都是關注當下、隨時代發展,如果只拘泥于古法、拘泥于舊題材,只會捆住評書藝術向前發展的手腳。如果觀眾一接觸評書,就覺得距離自己非常遙遠,那評書藝術就面臨真正的危險了。
一天的搶救花費,下輩子的降壓藥花費都夠了 浙江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蔣勁松近日在朋友圈感嘆,一個患者腹主動脈瘤破裂,在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下,該患者才保住了性命。該患者高血壓有十余年,自認為沒什么不舒服,不聽任何醫生的建議,認為吃藥太費錢,拒吃降壓藥。蔣勁松說:“等患者恢復后,我會告訴他,一天的搶救花費,下輩子的降壓藥花費都夠了!”
不看書就好比不吃飯一樣難受 過去的26年,山東青島44歲的袁英慧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自學英語。她甚至還花了5個半月時間翻譯了一本英文小說。袁英慧不是什么高材生,而是一名拾荒者,每個月能有一千兩三百元收入。袁英慧說:“我小時候就特別特別愛看書,不看書就好比不吃飯一樣難受。”
(綜合新華社訊、《北京晨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