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背后的故事,總是讓人大開眼界。湖北黃岡博大青年城建于2012年,但這棟熱銷商品樓,一方面從規劃中的7層,建到了17層,一半以上都屬于違建;另一方面,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等相關手續卻又一應俱全。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一份刑事判決書,揭開了這棟樓建設、銷售過程中開發商和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的詳細案情。
最先是當地城管局規劃中隊隊長李某在巡查中發現了該項目的違建情況,但其在收受三萬元“封口費”后,違建被放行。三個月后,博大青年城項目建到13層時再次被民眾舉報而被迫停工。然而,李某主動向單位提出辭職調離了規劃中隊,居然順利做到了全身而退。但更讓人驚詫的是,該違建項目在被城管局罰款50萬元后,居然能繼續開建,直至完工。
此后,該違建猶如開掛,在辦理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的路上繼續狂奔。第一步,使用假的證件和材料辦理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接著,樓盤售罄后,又偽造了一份當地發改局發布的項目核準批復;最后,花錢讓曾經“幫過忙”的規劃中隊原中隊長李某出手,拿下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并以此成功辦理了項目的房屋產權登記。最終,因業主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時碰壁,這個“膿包”才被真正戳破并公開。
目前,項目開發者,原中隊長李某,以及參與證件造假的兩名人員,均被追究刑責和處罰。但復盤整個事件,此一處理結果依然讓人如鯁在喉。對涉事人員的處罰力度是否過輕不說,追責的鏈條是否完整,也不能不打上一個問號。另外,全系偽造的證件和材料卻最終辦下了真的房屋預售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這到底是辦證部門太好騙了,辦證程序存在漏洞,還是另有隱情?事到如今,相關的部門恐怕也需要出來走幾步。
(綜合《法制晚報》《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