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將其作為事關振興發展全局的重要任務來抓。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作為省政府直屬的農業綜合型科研事業單位,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三農”質量,扎實推進“黨建+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堅決打贏事業單位改革攻堅戰,為遼寧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一是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龍頭,帶動全院黨員干部開展大學習,在學懂弄通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在踐行弘揚“新時代遼寧精神”上出實招,為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二是以召開“黨建+營商環境建設”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新時代、新思想、新作為”“重實干、強執行、抓落實”專題學習研討為切入點,開展大討論,筑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系營商環境”理念。
省農科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切實推動黨員干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本領、干事創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干部作風轉變。2018年,省農科院組織近千名黨員干部保春耕、抗伏旱,確保試驗、生產兩不誤。近百名黨員干部常駐農村一線、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提供便民服務。省農科院選派的省優秀共產黨員、義縣科技副縣長王宏十余年堅守科技扶貧一線,換來瓜果飄香,得到當地群眾交口稱贊。
致力品種、技術創新,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經濟林研究所歷經40余年艱辛選育研究培育出的“遼寧1號”“遼寧4號”“遼寧7號”“禮品2號”4個核桃品種,于今年9月6日通過了遼寧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審定。4個核桃良種的審定對促進遼寧省乃至全國核桃良種的推廣應用、苗木的規范化經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提升核桃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必將產生深遠影響。9月29日,遼寧省水稻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其承擔實施的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遼寧稻區水田合理耕層構建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的示范區、輻射區進行了田間測產。百畝核心示范區實測平均畝產744.06公斤,比對照田增產11.50%;千畝規模示范區實測比對照田增產9.05%;萬畝輻射區實測比對照田增產5.83%。專家組認為,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有利于提高水田耕層質量、構建高效群體結構,實現水稻的豐產增收,對于農業可持續性發展、保障國家耕地質量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著力開展農業信息、規劃設計、政策咨詢、便民生產生活等服務,促進農業農村協調發展。今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5個扶貧日,干旱造林所扶貧工作隊深入定點幫扶貧困村建平縣榆樹林子鎮小房身村,送扶貧政策入腦、送辦公設備入社、送成果技術入戶,發放科技資料100余份,實現了科技與扶貧的精準對接。
省農科院深入落實省委“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振興”要求,教育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在落實重點任務中打頭陣、當先鋒。
聚力市院、科企共建,打造精品示范園,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多年來,省農科院積極與省內各市開展科技共建,大力推進特色果蔬種植和畜禽養殖,因地制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取得良好效果。今年9月29日,省農科院燈塔果蔬團隊與燈塔市13家農業科技企業舉行了對接和深度合作會,與燈塔市五星海棠種植業合作社、燈塔市金鴻萊葡萄種植合作社簽訂了未來兩年的科企合作協議,加大科技服務力度。
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造就更多鄉土人才,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省農科院錦州蔬菜科技服務團項目實施后,項目組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生產實際情況,推廣先進的科技知識,從百合種球的栽植、栽培管理到種球采收和分級的各個關鍵點都進行了及時的技術服務,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經過對種植戶生產的連續跟蹤和指導,百合大球成球率提高了20%,籽球增殖率提高了35%,顯著提高了生產百合種球的質量和數量,為促進村集體經濟壯大、推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今年8月23日至24日,農機化所水稻直播團隊在錦州、盤錦項目示范區舉辦水稻機械化直播技術培訓班,推廣水稻機械化直播技術,受到農技推廣人員、合作社、農戶的普遍歡迎。

微生物院喀左縣食用菌科技特派團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省農科院領導表示,下一步,省農科院將聚焦主責主業,對標先進,切實抓好工作落實,推動黨建與中心工作融合發展,充分調動全院黨員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遼寧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科技、人才支撐,實現“雙促進、雙提升”,為我省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全面振興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