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我不怎么接受采訪的,因為你是老朋友了,所以我還是決定接受采訪。”正式采訪開始前,緬甸駐華大使吳帝林翁通過翻譯,對《環球時報》記者打趣道。兩年前,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政府執政伊始,記者曾采訪過他,如今再次會面,大使遞來他的名片說:“什么都沒有改變。”但對中緬兩國關系而言,這兩年的變化不可謂不明顯,特別是去年9月,雙方簽署中緬經濟走廊諒解備忘錄,11月,中緬簽署皎漂深水港項目框架協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這位“老朋友”坦言緬甸在很多領域有迫切需求,他還稱,在緬甸遭遇困難時,中國的表現才是真朋友。
談經濟走廊——“路通了,雙方關系也就通了”
環球時報:有關中緬經濟走廊建設的詳細計劃還沒有公布,能否透露一下,未來將主要圍繞哪些領域展開?
吳帝林翁:關于中緬經濟走廊的事情,主要是兩國經貿部門在合作做。在中緬經濟走廊的諒解備忘錄下,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涉及十幾個重點合作領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產能與投資、農業、邊境經濟合作區、數字絲綢之路等。目前,雙方正圍繞十幾個領域中優先操作哪一個展開協商。
中緬經濟走廊將帶來什么樣的好處,我們是能夠預想到的。例如,緬甸的交通會變得更好,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將會縮小,緬甸和鄰國之間的交往合作也將有新的機會。路通了,雙方關系也就通了,緬甸的產品可以向外出口,外國的優質商品也能進入緬甸。
環球時報:中緬經濟走廊將為緬甸的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具體機遇?中方投資是否將迎來新的契機?
吳帝林翁:2017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雙方在中緬經濟走廊上都有合作意向,這是非常珍貴的。緬甸重視同中國的合作,并成立了實施“一帶一路”指導委員會,由國務資政親自擔任主席。
關于中緬經濟走廊未來將為緬甸發展帶來哪些機遇的問題,從我們長遠的需求來講,最主要的是教育,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我們希望盡快和當代水平接軌。這是我們國家非常迫切的需要。
我們需要加強職業技能教育。相比于對學士、研究生的需求,緬甸對經過學習后能直接參加工作的人員的需求更迫切。對我們國家來講,與建立學校、醫院相比,我們對能夠在里面學習、工作的老師、醫生和護士等人才需求更迫切。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對科研工作以及實驗室也存在迫切需求,而這只有在中緬經濟走廊的框架下,通過知識產權的轉讓才能進一步實現。
北京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服務業相關行業,但是在緬甸,農業相關產業占到70%。緬甸的農產品質量很好,但非常需要大市場,還缺乏漂亮的包裝和長期保存的技術。相信在中緬經濟走廊框架下,相關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緬甸能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廠家還非常少,目前主要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我們非常希望、也非常需要外國投資,非常需要技術,需要熟練的工人,需要技能培訓。相信在這些方面我們將會獲得很大幫助。
環球時報:由中國中信集團牽頭的企業聯合體前不久與緬方簽署皎漂深水港項目框架協議,皎漂港在緬甸的發展規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和意義?
吳帝林翁:目前,中緬之間的合作項目中,有從皎漂到中國瑞麗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該項目對兩國都非常有好處。經貿方面,只要認真、負責地操作,就不會有無益的項目。
深水港適合大噸位的輪船停靠。緬甸非常重視深水港項目,隨著深水港項目的建設,肯定會有經濟特區的建設,相關符合規定的工廠企業都可以隨之進行建設。我們認為當地不會只有一個深水港項目,皎漂深水港所在地若開邦是緬甸第二大不發達地區,該地區的發展非常需要基礎設施,包括公路鐵路建設,也非常需要電力。相信伴隨著深水港的建設,若開邦的道路建設需求會非常迫切,它和曼德勒、馬圭、伊洛瓦底省的連接線建設也是迫在眉睫的。
港口建成了,需要有盈利,伴隨著這些,會有進一步的擴大規模建設,很多基礎設施會跟著完善起來。可以預見,這些地區必定會有大的發展。雖然現在一些談判和協商需要時間,但只要達成協議,它的發展將不可阻擋。
談項目實施——“要保證兩國長期的利益”
環球時報:關于中緬經濟走廊,當務之急是什么?
吳帝林翁:正如我剛才所說,在十幾個領域當中,哪個要優先發展,緬甸政府還在做選擇。目前已經有合作規劃的項目會優先安排。在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緬甸可持續發展規劃2018-2030》,這是一個長期規劃,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一致的。
根據《緬甸可持續發展規劃2018-2030》,緬甸在各個領域都有目標,它們和經濟發展掛鉤,包括:和平,民族和解,安全與善治,經濟穩定及加強宏觀經濟管理,創造就業及私營經濟主導的增長,面向21世紀的人力資源與社會發展,自然資源及為子孫后代創造的環境。對緬甸來講,當務之急就是按照與規劃相符的標準來進行發展。我相信中國也有這樣的國家發展規劃。中緬之間有很多經濟合作形式,雙方會根據各自國情來協商。
今后,緬甸要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對政府來講,在發展經濟方面需要全民參與,也希望相關工作透明公正。我們非常重視地方民眾的意愿,注意保護環境,不能損害社會環境。國務資政有過指示,在實施中緬經濟走廊項目時,要保證兩國長期的利益。
環球時報:位于緬北的少數民族武裝、若開邦境內的極端組織是否會對走廊建設及未來的運營帶來威脅?這些挑戰如何克服?
吳帝林翁:未來這些威脅將不會存在。在安全方面,不管是極端組織還是少數民族武裝,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百分之百地確保沒有。緬甸政府致力于保護國土完整、國家安定及人民的利益,同時保護國內外的投資。對這些非常重要的項目及其所在地,我們一直在努力確保減少甚至不出現安全風險。我國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國家法治化,實現和平及人民團結,在這個基礎上,這些項目會獲得更大發展。和平、穩定與發展是完全不能分開的,中緬簽署經濟走廊諒解備忘錄后,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保障其安全,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做到。
談若開邦形勢——“我們仍在承受壓力”
環球時報: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聚居區曾爆發暴亂事件,緬甸也因此與西方國家產生較大分歧。現在若開邦的局勢如何?
吳帝林翁:若開邦的形勢非常復雜,造成當前問題的原因也很復雜。暴亂發生在若開邦最北部的布迪當,那是一個特別小的地方。到目前為止,在布迪當仍有很多穆斯林在過正常、和平的生活。事實上,從仰光到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穆斯林居住,他們過著很和平、正常的生活。
圍繞逃亡人員,到目前為止,我們仍在承受著聯合國和一些國家的壓力。雖然承受著這么多的壓力,但緬甸全國人民、地區內其他國家、我們的鄰國包括中國,都和我們一起面對這些壓力。甚至一些其他地區的國家,比如非洲國家、日本、印度、俄羅斯也對緬甸持支持態度。
緬甸政府有歡迎、接納逃亡人員回歸的意愿和能力,他們的國籍問題也在有計劃地推進解決之中。關于重新接納逃亡人員問題,在緬甸和孟加拉國的協商過程中,聯合國在做工作,中國也在做工作。
通過這件事,我們更深刻體會到中國在緬甸遇到困難時給予的理解、同情和幫助。對于緬甸國內的事務,中方總是以非常正確的立場,給予理解,在全世界替緬甸發聲,我們對此表示尊重。我們還得到中國對若開邦發展提供的物資、資金、機械設備方面的幫助。我希望在未來,中國能夠繼續站在緬甸一邊,給予緬甸支持。
環球時報:緬甸將于2020年迎來大選,對于緬甸政局的未來走向,您怎么看?中緬兩國現階段合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是否會受到影響?
吳帝林翁:上一屆的選舉是自由、合法的選舉,近兩年也有一些補選,緬甸人民通過這些選舉,積累了選舉經驗。我相信,根據我們的經驗,2020年的選舉會非常成功。
緬甸有一個說法“共飲一江水”,緬中關系已經上升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是緬甸的真朋友,在重要時刻和關頭給予了緬甸極大支持。世界這么大,國與國之間肯定會出現一些小問題,鄰國之間也一樣,我們一直是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來協商。
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對鄰國更重視,緬甸一貫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之間可以說是國與國關系的典范。我相信,緬中友誼不會隨時間的變化而生變,而是會一直親密友好下去。▲
環球時報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