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晨
家風是什么?簡單點說,家風就是優秀品質在一個家族中的傳承,是整個家族的共同信仰。從古至今,好的家風為世人所贊頌,對一個家庭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在爺爺身上,家風就是勤勞、樸素和善良。
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和莊稼地打交道。每一天,天空還星光閃爍時,爺爺就已經扛著鋤頭,戴著草帽,背著水壺下地了。直到晚霞映紅天空時,他才汗流浹背地回到家。爺爺說:“種地,就要不怕吃苦,勤于耕耘。”
生活中的爺爺非常樸素。每次吃飯時,看見有米粒掉在餐桌上,爺爺就會撿起來吃掉,并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每當衣服有破洞時,爺爺都舍不得扔掉,用針線縫補后繼續穿,他總是教育我們:“衣服只是破了,沒有壞,扔掉多浪費。”
而爺爺的善良則體現在去幫助陌生人上。有一次,爺爺從工地回來的路上,看見烈日炎炎下,一個環衛工人累得口干舌燥。他趕忙去路邊的商店買了一瓶水送給他。而無論再累再熱,爺爺從來都不舍得給自己買一瓶水喝。
在爸爸身上,家風就是樂于助人,有擔當和有責任心。
最近幾年,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少了很多,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一天晚上,鄰居劉奶奶突然生病了,她的兒子在遠方打工,便第一時間打電話向爸爸求助。爸爸聽說后,連夜冒著瓢潑大雨趕回老家,及時將劉奶奶送往醫院,挽救了她的生命。忙完后,爸爸連一口水都沒喝,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公司。
自從妹妹出生后,家里多了一張嘴吃飯,媽媽既要照顧年幼的妹妹,又要照料年邁的奶奶,所有的重擔全都壓在了爸爸一個人肩上。爸爸一直任勞任怨,默默承擔。看到爸爸一臉疲憊地回到家,我心疼地問:“爸爸,您一定很累吧?”爸爸卻笑著回答:“我不累,只要家人過得幸福,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爸爸的工作比較特殊,需要經常上夜班。但是每當有同事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爸爸就會主動說:“我和你換夜班吧,你先把家里的事情處理好,工作就放心交給我。”為此,爸爸在公司里的人緣非常好,大家都對他交口稱贊,年年被評為“優秀員工”。
在爺爺和爸爸的耳濡目染下,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中,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習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習上,曾經的我偏科很嚴重,英語成績比較好,數學成績特別差,而同桌和我恰恰相反。于是,我和同桌組建了一個“學習互助小組”,用自己的長處來彌補對方的短處,我幫他補習英語,他幫我提升數學。我們互相學習,彼此鼓勵,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生活中,曾經的我花錢大手大腳,做事粗心大意,還經常闖禍,讓爸爸媽媽非常頭疼。但自從有了妹妹之后,我開始變得勤儉節約、細心、懂事,因為我要給妹妹樹立一個好榜樣。我也開始懂得感恩,知道爸爸媽媽掙錢的艱辛和不易,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務活。
這就是爺爺、爸爸和我三代人的家風故事,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更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我,一定會把家風傳承下去!
(指導老師:王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