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萬象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新疆總隊,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礦產資源的進一步發展,為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當然開發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礦山周圍淡水資源的污染和綠色植被的破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對綠色礦山建設提出了重要的思路和理念,并于2008年首次確定了國家層面的總體具體目標。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努力,我們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了達到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總體發展方向,結合綠色礦山建設的實際,制定出綠色礦山建設的更加完備的計劃。
綠色礦山建設項目比較復雜,不僅可以反映地區各方的綜合水平,在礦產資源合作開發過程中也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和引起不必要的地質環境自然災害。只有對最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行更合理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各種技術和科學理論的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問題的再次出現,將對綠色礦山建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據不同類型礦產資源統計,各類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在全國綠色礦山試點工作中,煤炭開采和有色金屬等各種資源的研究開發占單位的64%。它通過突出的特點和資源勘查技術,充分反映了我國目前的資源狀況,尤其是我國每年對煤炭開采的巨大市場需求,顯示出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力度更為蓬勃。
從國家綠色礦山試點工作的比例和區域總礦山的比例可以看出,比重超過1%的大多數地區是北京、江蘇、吉林等中部地區。而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西部地區幾乎不到1%。這表明東西部有鮮明的對比。在東部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各種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對較先進,礦山總數很少。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采礦技術相對匱乏,礦區總數開發難度大,綠色礦山建設任務難以完成。
為了更好地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從2010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對綠色礦山的規劃建設和發展綠色礦山的總體發展進行了一系列指導工作。目前,自然資源部已經頒布了相應的具體內容和基本標準,以進一步完善該政策,使綠色礦山建能夠真正達標。
綠色礦山的建設應以習近平建設生態社會文明的理念為指導,把綠色礦山建設放在首位,提出了開發優質礦產資源的要求,從而有效掌握了綠色礦山的建設。在加強保護區和創造綠色生態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利益。積極開發創新的生產技術,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全面的核心技術基礎,并積極促進該地區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礦山的工程建設內容十分豐富和全面,在綠色礦山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各種評價指標值。每個相關指標相互影響,并且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系統。
相關研究的基礎數據標準和評估方法需要滿足相關前提條件,并反映出評估對象的基本屬性。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涉及多個新興領域的國家級社會系統工程。在制定礦山企業評價指標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外部因素,充分理解和尊重客觀性的基本規律和實際情況。確保評估的統一性,堅持從事實中求真的原則,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確定相關指標。
促進綠色勘探,促進綠色礦山建設和開發綠色礦山是實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央政府部署最終決策計劃的詳細措施。這是礦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這是采礦業資源的一種新的轉變,并實施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定位的選擇。
綠色礦業發展以建設生態文明和社會文明的總體戰略為指導,旨在實現優質資源管理效益、生態系統管理效益、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目標。要堅持依法治礦、進一步規范管理,有效地延長產業發展鏈,提高工廠的生產技術水平,加大力度快速發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促進數字化智能礦山建設,更有效保護環境方面是實現礦山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近年來,礦山開采的基本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經濟集約利用的總體水平大大提高,礦山環境恢復正常,加強管理取得了初步明顯成效。但是,仍然具有更多的小礦山、大礦少、多貧礦、少富礦、少的單一礦的特征。問題仍然突出,綜合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強調發展而不是加強保護的普遍現象仍然存在,礦山安全事故和地質自然災害逐漸顯現。
因此,實現優質的資源和生命安全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過度消耗,礦山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的迫在眉睫,是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健康發展的前提。
在綠色礦山的規劃建設中,要充分認識思想的指導作用、指導思路,深化綠色勘探和科學方法開發的自覺性。在開始地質勘探項目之前,應先建立并評估該項目。此外,應有效管理設計,施工和其他相關環節,以全面地優化項目,最大程度地減少地質構造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破壞,更有效地治理生態系統環境,礦山企業應當實施日常管理措施,嚴格規范和管理活動,進行合理的開發,加強對礦山的保護。
制定綠色礦山資源的詳細計劃,逐步完善了綠礦開始整體經濟發展的統一規范。當前,要結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貫徹綠色發展的思路,在總體規劃,保證礦業的全面發展和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匹配,結合當地條件,達到綠色礦山的建設的標準。
建造綠色礦山需要當地政府的指導,政府部門必須全面優化各種工作方式,積極一致地規范管理行為,積極為企業提供服務。當地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綠色礦山和礦業的發展計劃。企業是綠色礦山建設的主要部分,應不斷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樹立環保行為的認識,并改善各種采礦技術,礦山企業應利用新技術,提高利用率和產品質量,并顯著降低生產投入成本,并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地方政府應進行科學研究,管理和監督具體計劃,以核心技術為指導,并建立與多級聯動機制,為綠色礦山的規劃和建設服務。其次,有必要弄清綠色礦山規劃建設的現狀,并將其納入同級政府的工作計劃中,以進一步完善聯動機制。二是定期參加組織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三率”的具體指導工作,積極督促企業提高環境質量,采用先進的采礦技術。重視中央,省,市和縣政府機制,包含財政、國土資源部門、生態保護等多層次聯動,使綠色礦山的規劃建設更加便捷規范化和順利化。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要與當地資源和整個經濟發展結合,這是生態建設的要素。因此,礦山企業自身必須大力發展和推廣礦山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并重視推廣綠色礦山建設,為地方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