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中
(湖北省地質局武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四川 成都 610051)
地質勘察是巖土工程建設獲得有效設計方案、各項數據資料以及詳細施工資料的重要途徑。地質勘察所獲得的數據的質量,對施工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如果勘察所得的數據和相關資料無法為工程建設提供有效的依據,會降低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會對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威脅。因此,為提高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質量,就必須對勘察質量有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的掌控。
巖土工程勘察是以工程地質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在進行工程施工之前,對工程場地內的地質進行與工程相關的一系列的調查研究與勘察,使所建設的工程可以適應其所處的環境。作為建設工程的依據與基礎,巖土工程勘察不僅是建設工程安全的保證,同時也為建設工程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在巖土工程中,制定合理的方案有利于工程的順利進行,并可以有效保證施工的質量。地質勘察,是施工單位掌握施工環境實際情況、了解施工區域結構和表面特征的有效途徑。開展地質勘探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施工方提供相關的參數與資料,并為設計方案提供相應的依據,對施工環境進行準確的分析,并對環境可能對工程實施產生的影響進行測評,為工程的有效實施提供有關數據。地質勘察的工作較為復雜,因此對于專業性有較高的要求。地質勘察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在對工程開展的區域的地質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為前提,詳細制定巖土工程實施的步驟,對施工環節進行相應地完善,使巖土工程可以安全、順利的進行[1]。
(1)對工程建設區域的地質進行測繪。對工程建設區域的地質進行測繪是地質勘察中最為基礎、最為重要的一種勘察方法,它是勘察工作前期的基本勘察工作。在進行地質測繪時,需要結合地質和工程的理論,對相關的地質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與描繪,并對工程場地內的空間分布以及各種要素進行探索與分析,并將其精準的繪制在比例尺地形圖上。根據細致的勘察所繪制的工程地質圖,可以有效減少地質勘察的工作量,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對工程建設區域的地質進行鉆探與抽樣。對工程建設區域的地質進行鉆探與抽樣,可以有效地對工程區域內的地質條件與特點進行勘察與檢測。其具有方法多樣,快速、及時等特點,可以作為一種,在巖土建設勘察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在進行鉆井勘察時,需要根據地層的特點以及對測量的要求,采取不同的鉆探方式,避免出現盲目性與隨機性。
(3)對工程現場進行檢查與監控。對工程現場進行檢查與監測,是為了保障項目的質量與安全,同時使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提升。對現場進行檢查,主要包括對施工區域內的巖土勘察的結果進行核實與驗證,進而對工程的施工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但是,因巖石工程地質勘察具有的勘察區域廣、專業性強等特點,使其監控過程過于形式化。因此,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方式,并將其有效的運用在地質勘查工作中。
現階段的地質勘察體系依舊不完善,這不僅影響勘察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高,無法對勘察過程進行有效的約束,導致勘察只注重形式,忽略了其本身的目標與意義。此外,地質勘察的監理制度過于注重勘察后的管理工作,強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前期的地質勘察還沒有形成相應的監理機制。首先,市場競爭的形式需要監理機制對其進行相應的調節,有效控制惡性競爭。其次,行業整體的監理漏洞依舊存在,比如勘察人員的專業資質審查,勘察過程的安全監督,勘察結果的評定等。
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影響地質勘察質量的一項關鍵因素。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勘查工程地質的方式、技術以及設備,也在不斷的更新與發展。這對地質勘查人員的專業與技術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階段,部分地質勘察人員,不但沒有經過相關專業的培訓,無法掌握相應的工作技能,甚至極其缺乏質量與安全意識,導致地質勘察的工作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因很多工程的工期較緊,使工作人員無法科學、合理的對勘查工程進行協調,無法利用先進的勘察工具,導致勘察誤差增大,進而對地質勘查工作產生一定的干擾,使其無法提供精準、科學、可靠的勘察分析報表[2]。
隨著技術的更新與不斷發展,對技術需求逐步成為主要趨勢,地質勘察細致化的指標需求,必須憑借先進的技術手段才可以完成。比如,土壤壓力的承重、地質分布的種類等指標,必須利用精密的儀器進行測量,利用信息共享平臺,使這些指標的準確性得到有效的保證。此外,工作人員所采用的勘察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老舊、落后的勘察理念是無法與先進的技術相結合的,只注重工作人員的數量、投入,是無法使地質勘察得到飛躍式的向前發展。科學、合理、精準、專業性的勘察需要對勘察理念與方式進行有效的更新,并對勘察的整體過程進行優化整合,進而對勘察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
首先,巖土工程勘察要與工程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以便為施工過程提供準確、科學的相關數據,確保施工工程可以順利的進行。在進行勘察工作前,要對工程施工地點的區域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并收集相關所需要的信息,對工程地域特征進行充分的了解,對影響工程進展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對區域環境作用的忽略,使勘察效果達到最佳,為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謹慎選擇所需要的勘察設備與技術。在對勘察設備進行選擇時,需要以勘察精度與效果為標準進行挑選。在技術選擇時,需根據實際的工程情況進行選擇,要跳出固定的模式進行技術選擇。最后,利用相關的空間勘測技術進行勘察。在巖土勘察工作中,空間勘測技術具有方便、快捷、覆蓋面廣的特點,可以有效、準確的勘察巖土工程周圍的不確定因素,并能對巖土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在巖土工程探測中,空間勘測技術可以全方位的對巖土情況進行探測,為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準確、全面的數據依據。
注重對勘察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是有效提高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實際的工程勘察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這十分影響勘察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因此,勘察單位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不但提升其專業技術,還要使勘察工作人員及時掌握先進的專業技能、學會操控先進的專業設備,可以在勘察工作中利用專業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提高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3]。勘察單位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考核與測評,以此激勵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或是培訓中認真學習并掌握先進技術,為勘察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
建立、并完善勘察體系是保證勘察質量的先決條件之一,完善的勘察體系可以對勘察行為起到約束與管制的作用。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是進一步完善勘察體系的步驟之一,勘察單位可以依據施工的情況制定管理制度,避免出現“頭輕尾重”的管理現象。對勘察過程的管理制度進行細化,比如,對勘察對象進行細分,根據相應的地質條件,提出地基類型、處理、支護的細化方案,借此推進方案設計工作的開展。要建立符合國家標準的監理機制,制定勘察資質的要求,并嚴格遵守勘察監理制度,保證勘察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4]。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有效進行,是相關工程項目順利開展的基礎,在進行勘察工作時必須注重對巖土的檢測,加強先進勘察技術的運用,保障巖土工程建設的科學性、經濟性與合理性。勘察工作的相關技術人員需要不斷的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專業水平,加強培養實際操作的能力,為工程地質勘察質量的提升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