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龍
(煙臺桑尼核星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5500)
就目前而言,我國依舊處于資源和能源的短缺時期,而其中關于對礦產資源無止境的開采與浪費問題也漸露端倪。為滿足隨社會發展與日俱增的對礦產的需要,礦商只能源源不斷地挖掘大量礦產資源,但由于我國采用的采礦技術仍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而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使我國處于既不能繼續大量開采又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的兩難局面。此時全球正高舉資源可持續發展旗幟,采礦企業也因此意識到舊的礦山管理模式以及落后的采礦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發展需要,創新管理迫在眉睫。因此,企業應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開采技術的提高以及礦山管理模式的創新中下足功夫,走環境友好型的資源利用道路。
礦產資源與人類的生存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我國當前所面對的最為嚴重的矛盾是人們對資源的大量需求與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礦山管理模式的創新建設可以立足中國國情,減少資源浪費,實行更加科學化的管理實現資源供給最大化,全面推進中國社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建設[1]。
首先,有關部門應合理控制礦產企業的開采權的授予數量,并對企業所采用的采礦技術進行審核以及對其開采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其次,應根據礦山企業開采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來評估礦山企業的安全性,并不定期對生產管理過程中的安全性進行審查,要確保礦山企業的開采過程不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證生產的安全性。在確定所有證件以及各項要求都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要求后,礦山企業方可投入生產。
礦山管理模式的創新關鍵在于所謂的“因地制宜”,應將礦山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交通、資源狀況等作為重要指標納入考量。譬如我國新生的礦山企業--中鋼礦業,其優勢在于企業負擔輕、管理模式新穎;但其劣勢是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以及專業指導。為實現其礦山管理的新模式,就必須針對這些特點再結合中鋼礦業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究最為適合中鋼礦業發展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逐步實現“機構工序化、作業標準化、操作程序化、責權合同化、考核數字化、管理專業化”的經營管理新模式。
為了進一步促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應加快對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加強對礦山管理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嚴格掌握環境保護的內容,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對管理方式進行創新,并科學地實施“三同時”制度,也就是說,生產治理同時進行,宣傳和培訓同時進行,問題和改革同時進行。特別是在礦山環境建設的關鍵問題上,我們需要做好預防和控制,如嚴格控制礦山建設的投資資金,減少資金的浪費,努力讓礦山建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保護礦山的土地資源,科學地處理問題的土地浪費,減少礦山建設的歷史債務的問題;強調礦山環境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環境保護、土地復墾和生態環境重建體系,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完善綠色礦山制度,從根本上提高礦山保護效益[2-5]。
傳統的礦山管理理念較為落后,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礦山的管理要做到與時俱進,在當今社會,創新是首位的一切靠創新,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在國家大力提倡創新的時代,對于礦山的管理也要做到創新。
如今正是數字化建設的新時代,與此同時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也成為世界發展的統一趨勢,許多企業也出現了變革,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企業的信息化趨勢。由于社會趨于信息化發展,這也對礦山管理工作提出了網絡信息化的要求。礦山管理的新模式關鍵在于建設數字化的礦山,誠然,只有建設數字化礦山,才能使我國的礦山管理更加順應當今社會潮流。建設數字化礦山是一個集多種高科技為一體的新型領域,它涵蓋了礦山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通過建設數字化礦山,使礦山企業生產過程走向更為安全、高效、低耗的道路,其中智能的技術裝備、自動的控制技術、及科學的生產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為確保礦山管理模式的創新取得較好成果,除了中鋼企業,其他有關企業也應順應社會潮流不斷加強數字化礦山的建設。
為改變原有的落后的礦山管理模式,應對礦山管理團隊整體進行創新管理,其中注重最高管理層計劃,旨在"精益采礦團隊、精實的礦山管理體系、保持環境優雅、提高管理業績、深化管理文化"為標準,"明確目標、各司其職、堅守標準、簡化流程、嚴格考核",實現生產經營各項工作"制度化、標準化、程序化、信息化"。這樣便可更有效地地提高礦山管理水平。
堅持大型化、集約化的綠色發展思路,發揮科技指導作用,優化生產組織管理,大大節約能源消耗,實現礦山效率化、高質量運行。大力實施科技開發企業戰略,實現節能低耗消費新目標。
致力于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并加強技術革新和技術升級。重新構建技術創新系統,成立“領導層”、“核心層”和“緊密層”三層機構進行技術創新,創造“統領全局,全體動員”的科技創新保障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和管理,在中心實施技術建設,推動公司全面提高開采技術水平;充分利用“產、學和研”合作平臺,加強與研究機構的合作,促進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高水平的浮選,使用恒定溫度的介質,在高山氧化物等高性能礦石中加工微粒等項目取得成果。
采礦行業的改革創新迫在眉睫,其中推進礦山企業的管理創新尤為關鍵。對礦山企業的管理需要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核以及定期檢查,確保礦山環境不受到工業化的污染以及保護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這才能更好地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
礦產行業的問題已經顯而易見,為謀求礦山企業的良好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共贏局面,礦山企業必須拿出更符合當下時態的新對策。首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是企業尋求新對策的思想核心,一切都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次是開采技術的革新,礦產行業出現的問題都與技術落后而導致的資源浪費脫不了干系,因此技術的革新有望提高開采效率減少資源損耗。最后是不斷探索高科技技術,用以進行新能源的開發,使企業從單一的礦產品經營向多種經營轉變。
礦山管理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生產過程進行檢查,制定符合當下環境要求的生產標準并且嚴格遵循,這有利于減少生產過程中因不規范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企業也應重視環境的恢復治理,達到礦山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綜上所述,資源以及能源的缺乏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的對礦產資源的大量需求也成為一種無法避免的趨勢。為滿足人們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礦產行業的管理理念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創新。因此,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思想建設,提高開采效率以及尋求新能源進行替代成為當下趨勢。唯有隨社會發展而不斷創新改革,才能在不過度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礦山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