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碧亞
(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宜興 214206)
雙元制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分制管理形成有效的教學評價,一系列課程體系在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支持下獲得不斷優化。機械機電展業想要培養出高技能人才,不能單純的依托學校的教育,還需要與企業強強聯合,更好的實現項目建設及人才交流,這樣才能夠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同時也是為機械機電專業學生的發展高度負責的表現。強調雙元制教學培養模式的應用,集產教研于一體,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為今后的職業生涯“保駕護航”。
雙元制培養模式在機電展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實踐應用。首先需要明確雙元制的機械機電技能人才培養的意義。高技能人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各大產業發展的主力,也是技術工人隊伍的核心。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現代化產業實現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
更好的構建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套區別于傳統培養方法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促進產業隊伍的高效穩定,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也不斷提升。強調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應用,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學習和實踐的平臺,校企深度合作,促進集產,教,研為一體的高素質專業教師團隊的打造,為職業院校教學水平及服務企業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1-3]。
明確“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概念是更好應用該種模式的前提。雙元制教學模式是企業同職業院校一起完成職業教育的目標。將機械機電類企業作為主體,學校提供學習的基礎。實現校企聯系的緊密型,實現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探討校企合作的雙元制培養模式機械機電高技能人才的實踐和研究。首先,需要將人才培養目標給予明確。有目的的培養出適應機電行業崗位需求的人才,學生無論是職業技能還是專業素養都需要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額需求。順利通過國家職業資格技師等級考試,能夠在畢業后從簡單的機械操作人員逐漸成長為企業的生產和技術高技能骨干人才。
從基礎理論入手,緊抓技術基礎理論只適合專業知識的傳授工作,在學習專業理論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輕松應對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其次,強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保障學生將所學習的只是更高效的應用到實際生產中,促進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的高效解決。
廣大一線工作者需要致力于探索雙元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路徑的探索工作。例如雙元師資,雙元管理,雙院招生等。由學校和企業直接合作招收的企業內的在職員工就是“雙元制”學院,需要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崗位需求,明確人才的長遠培養目標,培養計劃[4]。
學校和企業都提供教師和師傅完成教學工作,學校方重點負責理論知識教育,而企業則負責實踐實訓教育。將職業院校的教學條件高效的利用起來,將企業的生產實訓基地利用起來,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在對學生考核的時候,將企業考核作為主體,學校方積極參與到其中。整個培養過程體現了學校教育和企業培養的緊密聯系,體現了學歷教育與技能培養的深化整合。
開發和研究雙元制項目教學機電專業課程設置。需要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將更具個性化的教學計劃運用起來,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體。保障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真正滿足廣大企業生產所需。設置具體的教學模塊為基層知識模塊,基本技術模塊,專業技術模塊。雙元制項目教學,在專業課程設置的時候需要,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按照產品的完整生產流程展開專業化的教學。
促進專業教師以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合作教學。雙元制教學中,實現企業與學校的高效合作,將學校實驗室,實訓設施高效利用起來,企業提供生產實踐環境,車間和真實的崗位滿足學生的技能培訓。雙方委派教師師傅完成教學。采用“雙師型”學徒制教學模式。
企業負責技術,學校負責理論,強強聯合,實現高效教學。學校專業教師需要積極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溝通交流,制定完整的培養計劃,打造高素質的一體化的機電專業師資隊伍。
“雙元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有固定的合格標準,那就是“大專學歷+高技能證書”,企業,政府,學校,學生都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多方參與,相互促進的形成性評價模式也是為學生自身發展負責的表現。學校和企業雙方簽訂協議,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保障整體的教學質量。
專業考核環節需要注重考核范圍的全面性,將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參與培訓的時間等等考慮到考核環節,將實踐能力作為考核的核心,重視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核??己说姆绞浇Y合不同的考核內容選擇多樣化的方法,修滿規定的學分獲得畢業證書,順利通過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則頒發國家職業資格技師證書。
綜上所述,雙元制模式培養機械機電高技能人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廣大機械機電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和企業需要協調配合,真正發揮雙元制培養模式的優勢,培養出一批全面發展,高素質的機械機電技能人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