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博,雷延慶
(河南省地礦局測繪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伴隨著科學技術和地質工程測量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GPS技術在測量工作中的不足越來越明顯,受到的限制因素也越來越多。隨著新興市場業務如露天礦山動態監控治理、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以及勘測規劃的興起,GPS-RTK測量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測量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高度的重視,GPS-RTK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測量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減少傳統工程測量中的限制因素,提高地質工程測量的作業效率和精度。
GPS(全球定位系統)主要以衛星作為核心,通過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的運用,實現數據的獲取,該種技術具有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特點,能為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信息。
RTK(實時動態)測量技術,通過載波相位觀測技術的運用,可以在實現實時差分技術使用的同時進行GPS測量技術的運用,這一技術作為GPS測量技術中較為常用的技術形式,在三維定位測量中其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的狀態,提高了地質測繪數據的精準度[1]。
GPS-RTK技術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GPS技術、數控傳播技術,對基準站采集到的載波相位數據進分析,實現短時間內獲得高精度坐標數據的技術。在結構組成上主要包括基準站、流動站和控制中心,同時在基準站和流動站上安裝接收機,實時接收數據。在測量過程中,不同方位的接收機,均能實時接收同一GPS發射的信號,即使是處于限制因素較多的自然環境中,也能夠實現對測量點的準確定位,充分滿足現代地質工程測量的需求,提高地質測繪操作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在GPS-RTK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衛星覆蓋范圍的限制,測量數據傳輸中會出現假值的現象,而且,在一些偏僻的峽谷地區,衛星信號受到遮擋時間較長,衛星系統面臨的限制因素較多,影響衛星測繪結果的準確性,使得地質測繪的基本需求保證受到影響[2]。
通過對GPS-RTK技術使用狀況的分析,當系統在白天作業時,所檢測的脈沖電信號會受到電離層數據的干擾,影響衛星工作的穩定性,同時,在衛星數量較少的狀態下,GPS-RTK技術會受到初始化的影響,無法實現測量過程運行的有效性,測量作業相對困難。因此,在GPS-RTK技術使用中,應合理選擇測繪時間,盡量避免電磁波的干擾,適當延長測量時間,以保證地質測繪數據的準確性[3],提高作業的效率和質量。
為了提升地質測量技術使用的便捷靈活性,實現GPS-RTK技術的高效運用,滿足地質測量的最終需求,在地質工程測量中GPS-RTK技術的使用應明確以下標準:第一,提高觀測衛星圖的強度。地質測量中高強度的衛星圖與衛星的數量呈正比,在坐標測算中,衛星數量越多,測量出的數據精確度越高。第二,對于測量人員而言,在測量控制點的布設、基準站的選擇、基準參數的轉換以及儀器續航電力的保障等方面做好部署準備。在整個測量工作中應該提高自身的責任心,掌握 GPS-RTK技術的使用方法,結合地質測量的實際條件進行測量工作的構建,以保證測量工作的專業性、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第三,在數據觀測中,施工人員應該提高對復核內容操作的認知。由于GPS-RTK技術具有實時性高、測量快捷的優勢,但是由于初始化執行度的限制,在作業中若缺少有效復核,會出現測量結果不準確的問題。為了保證GPS-RTK測量的準確性,測量人員應該結合地質工程的特點,進行測算方案的研究,以滿足測量工作的高精度要求,提升地質工程測量的整體價值[4]。
在地質工程測量的過程中,通過GPS技術的運用,可以對不同系統的坐標進行數據的測量,而通過和RTK測量技術的結合使用,可以得到實時性的數據檢測狀態,并形成獨立的坐標,充分滿足坐標轉化中的需求。為了充分發揮GPS-RTK技術的明顯優勢,在坐標轉換中應做到:第一,在GPS-RTK作業之前,要控制測區的靜態點,根據地方坐標系統控制點聯測狀態,及時獲取所測位置的GPS點位,并實時實現數據的轉換,為坐標轉化參數的測量提供支持。第二,在坐標轉化參數分析中,選擇一致控制點進行數據密度、分布狀態的分析,由于坐標的轉換參數與求解的質量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在基準點的坐標選定中,應該將數據均勻的分布在測區內,實現GPS-RTK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第三,在地質工程測量中,應該將數據測區的精準點控制在3-6點之間,坐標求解以及參數轉換中,應該采用差異性的匹配方案,通過不同計算方法的運用,對坐標參數形式進行分析,將測量結果的誤差控制在最低范圍內,以實現坐標參數確定的合理便捷性。第四,坐標轉換參數分析中,由于參數求解的精度以及已知點的坐標精度狀態須得到合理分布,在坐標參數轉化中應對區域性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保證坐標參數轉化及求解的穩定性[5]。
通過對地質工程測量狀況的分析,當使用GPS技術進行測量時,GPS衛星通常應該在2×104km的高空,衛星發出信號到接收機接受信號,中間會經過電離層、對流層等多種因素干擾,導致信號相對微弱,一般情況下所接收到的信號只有-50--180dB。而在GPS-RTK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由于該種檢測技術具有超高的電磁波,這種電磁波的傳輸距離與接受天線高度以及大氣的折射存在關聯性,因此,在GPS信號處理中,為了提高信號接收的有效性,應該合理選擇基準站的設計位置,有效提升數據信號接收的及時性和可靠性。在GPS-RTK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路徑因素的影響,基準站周圍應該避免出現大面積的信號反射物,主要是由于信號傳輸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若出現大面積的信號反射物,影響數據傳輸的連續性和精準度。同時,在GPS-RTK技術使用中,天線的設計應該盡量保持一定的高度,實現數據信息傳輸的實時性、穩定性。
結合地質工程測量的現狀,在GPS-RTK技術使用中,應該認識到作業半徑對測繪工作帶來的影響。對于作業半徑而言,主要是指移動站離開基準站的最大距離,半徑的大小與基準站的電臺信號傳輸距離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在GPS-RTK技術使用中,相關人員應該對數據測量的速度以及精確度進行分析,以保證測量數據的可靠性。伴隨GPS-RTK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測量技術的創新,地質工程測量中應在合理控制作業半徑的基礎上,擴大作業范圍,通常以10公里內為最佳狀態,若在作業半徑選擇中遇到其他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需要縮短半徑,以保證GPS-RTK測量結果的準確性[6]。
在地質工程測量行業發展中,為了保證地質測量數據的可靠性,應把具體的測量部署工作作為重點,通過測量方案的研究、測量技術的分析、坐標轉換測量技術的使用、基準站設計方案的構建以及作業半徑的優化設計等手段,充分發揮GPS-RTK技術作業效率高、定位精度高、自動化程度高、限制條件少的特點,為地質工程測量的發展提供技術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