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飛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一一三隊,貴州 貴陽 550000)
高位地質災害主要有高位滑坡、崩塌等,這種類型的災害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同時災害范圍較廣,突破性較大,經常會帶來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而貴州省處在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度的地帶,地質環境十分復雜,地形存在較大切割,加上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該省經常發生地質災害。因此對該省高位地質災害進行調查,及時發現、及時應對,保障居民健康。
大于100m以上,肉眼無法識別、人難以到達;同時,剪出口遠高于坡腳,此外,如果滑坡體前后緣相對高差較大的時候,在相應條件下,則會形成高速遠程滑坡,例如甘肅某鄉鎮,在1983年出現一次高位滑坡,其前后緣相對高差高達300m,其中前緣臨空條件較高,當這一災害發生時,滑坡體的前緣為平移碎屑流運動,而后緣則為旋轉巖塊滑流動運動,突然釋放巨大勢能,引發極大地震。
和傳統無人機進行對比,輕小型無人機在對地質災害進行排查過程中,具有較高應用優勢。其具有較高分辨率,輕小型無人機可以從地面幾米高的位置,充分的分辨出地面影像,畫面能夠達到cm級,這就極大彌補了因為天氣因素而難以獲得的問題,或者圖像分辨率較低問題。同時其具有較高時效性,無人機可以及時獲得目標排查位置的相應數據資源,同時能夠將這些數據實時傳輸到地面終端,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促使整個目標區域的調查情況進行匯報。輕小型無人機對相應影響導入到電腦當中,然后相應處理軟件就可以直接對其進行處理。整個工作過程僅需要幾天的時間,能夠有效減少重復勞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輕小型無人機主要監測流程有,前期準備、數據獲取和后期處理。在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工作內容為飛行空域申請,飛行條件判定,其主要是結合氣象預報的實際天氣狀況,對起降場地進行選擇,然后對飛行航線進行設定等。對數據進行具體獲取過程中,能夠執行飛行,同時對關系到安全的相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后期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階段,工作內容有對圖像進行拼接,同時進行幾何校正,對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主要工作流程是:結合無人機搭載設備以及項目所提出的要求。以貴州某高位隱蔽性地質災害為例,在對隱患進行排查過程中,選擇高性能輕小型無人機飛行,在對外業進行航攝過程中,一定要滿足航空管制規定,為其制定較為詳細的飛行計劃以及應急預案,將比例尺控制在1:2000,要求數字正攝影像圖的精度為0.8mm,并且保障高程模型的輕度誤差在1.5以下,要求相應設備以及相關軟件始終處于檢定合格的使用期限內[1]。
輕小型無人機使用中,室內準備主要是為了提升現場作業效率,主要任務是針對系統進行充電,針對地質災害當中的滑坡等作出初步規劃,能夠減少現場規劃時間,同時還能夠對系統進行初次檢查,以防止具體操作現場當中,難以解決故障問題[2]。
無人機具體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滿足快捷高效的特點,從而促使以上問題得到解決。將安全工作作為前提條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當對現場環境進行確定,此后再根據現場實際環境,當無人機在正式工作之前,對現場環境進行確定,此后結合實際環境,對無人機調查方案以及調查方式進行確定。多數情況下,都需要使用自動調查方案,借助無人機當中的GPS技術,促使相應系統能夠結合既定航線進行自主飛行或者拍攝,通過這一方式,不但具備較大安全性與可靠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拍攝質量。在深山等不存在GPS的信號區域當中,因為相關信號不是十分穩定,因此必須要使用手動調查方式,通過手動操作形式,對現有調查位置開展拍攝和飛行方式,但是采用這一方式的安全性以及拍攝質量均不高。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快速和靈活,如果災害的范圍較小,則對這一方案進行應用。此外,不管采用何種調查方式,在進行具體飛行之前,均需要設置相應的控點,此后借助控制測量等方式,獲得較高精確度的三維坐標,從而有效提升后期成果精確度[3]。
當現場作業完成之后,則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快速處理。相關技術人員制定科學可行的應急處理方案,然后結合整體地形和正射影像方面的數據,對照片進行進一步處理。開展相應勘察過程中,現場作業和快速處理屬于重要環節,通常情況下,現場勘察工作需要一個小時,而進行快速處理僅需要半小時,這一工作主要是在輕小型無人機傳感系統后,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獲得高清影像數據,最后對其進行應急處理。
利用輕小型無人機對高位地質災害進行調查,針對那些人員不能達到的位置,可以借助無人機航拍方式進行輔助調查。以貴州某地區為例,該地區為高位地質災害的多發區域,因為斜坡和陡坡崖部位較多,而這些陡崖的植被生長較少,裸露出大量的基巖,同時斜坡比較陡峭,人員難以達到。因此,相應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排查,而無人機航攝在這一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無人機可以從遠到近的航拍,對整個山體從遠處進行觀看,分析人口分布情況和陡崖位置存在的關系,明確航攝的目的,從近處觀看陡崖的孕災裂隙,檢查危巖體的具體發育情況。針對一些重要隱患點而言,需要進行1:2000的地質災害測繪,清晰檢查地質災害基本特點和存在的危害性[4]。
在工作過程中,針對那些危險性極大,危害性也極大的、典型地質災害隱患點作出無人機航攝,尤其在進行下一步自動化監測過程中,需要對隱患點進行航測。針對地質災害發育比較密集的地區。在貴州省,地質災害的典型性,充分反映出該地區地質災害發育特點。借助相應規劃航測,可以獲得較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此后針對一些重要點,需要結合不同形式的災害類型和地形地貌條件等,獲得傾斜攝影測量影響。使用無人機航測數據處理軟件,構建起關于地質災害的三維正射影像圖(DOM)、數字地表模型(DSM)等。通過無人機進行航攝,所得結果可以相對直觀并真實的對隱患點具體情況進行反應,其中成果圖為3D影像圖,突破了傳統的2D成果圖局限性,同時該成果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采用無人機輔助災害調查,還可以將設備隱患排除。開展用電監測,應對私自接入電網的小企業和個人進行罰處和警告,控制好容量增加的情況,減少變壓器過載情況的發生。
總而言之,輕小型無人機的應用,突破傳統無人機使用過程中的局限,能夠通過高清影像,展示相應地質情況,技術人員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獲得地質情況相關數據,最終判定是否有可能會發生地質災害,提前預警,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