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利
(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新余 338015)
在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通過專業群的建設可以充分發揮院校相關專業的集群優勢,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資源,使得院校師資隊伍力量、辦學實力實現大幅度的提升。當前階段,專業群建設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加快推動這項事業,才能逐步形成辦學特色,從而更好的應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形勢。
在高職教育中,專業群即是指將多個重點建設專業構成一個集合,這些專業普遍具有相同的工程對象、相近的技術領域和學科基礎、相同的行業基礎和技能基礎、相同的核心課程或是實訓課程,在上述多項內容都相同的情況下,將這些專業進行有機整合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實現不同專業之間的相互補充。相應的,在理論技術、技能技術、實訓課程等均相同的情況下,其師資隊伍也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重合[1]。此外,專業群建設的本質是專業資源的整合,這樣有利于院校人才配置水平的提升。而且資源的整合能夠為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充足的支持,避免重復建設的情況出現。綜上所述,建設專業群能夠極大的促進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機械設計制造專業集群中包含的專業學科有機械制造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制造等,這些專業所涉及到了的技術領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且專業學科基礎大量重疊,基于此,在構建專業群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建設一個共享的公共技術平臺,在此基礎上打造與各專業相適應的獨立模塊[2]。
其中公共技術平臺的建立應包含專業群對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所必備的共同基礎知識技能,與所有專業技術的共性發展和學科特征要求相適應,具體包括公共課程和職業技術基礎課程兩個部分,前者可以應用于所有專業,目的是培養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后者則是各專業共同必須的機械設計制造領域的相關知識,其內容與機械設計制造行業人員的可持續發展相適應,對于高職畢業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上述課程模式下,學生在完成平臺課程的學習之后,基本上就掌握了專業群中的基本職業理論和技能,能夠良好的滿足專業群內各類崗位的要求。而專業模塊則是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拓展,開發專長。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或是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學習。專業模塊的作用實際上是對人才進行分流,進行針對性培養。
還需注意的是,專業模塊的設置最好和高職院校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廣大企業的崗位需求,如此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就業發展。模塊中所包含內容的設置必須以產品設計和制造過程為依據,能夠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訂單設置相應的專業模塊,采取合理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對接。
高職院校專業群的建設對相關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院校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有針對性的對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最終形成“雙師型”的師資隊伍。“雙師型”即是指教師既擁有中級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相關專業崗位工作實踐經驗,能夠為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經驗支持[3]。想要達到以上目標,應著重關注以下幾項重點。
首先,準確把握高職教育發展規律。就目前來看,很多高職教師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其職業能力已經漸漸無法滿足新時期教學工作的需要。對此,必須通過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想認知水平,使其認識到時代的發展性,從而主動去適應社會、企業以及學生的需求,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如此才能培養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其次,積極參與生產實踐活動,加強對各項生產環節的了解,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開展深入研究,提高技術水平,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再次,和企業合作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現階段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在于教師實踐能力和經驗的培養。最好的方法是當地機械設計制造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在企業中構建教師培訓基地,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中參與實踐活動。
最后,在深化內部教師培養的同時,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外部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如聘請相關企業的人才以及經驗豐富的工人到院校中擔任兼職教師,補足學校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
高職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群的建設除了各個專業所共有的基礎學科課程外,還涉及了大量各專業獨有的資源,為了方便教學資源的配置和調用,應建立完善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撐。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以核心專業為中心,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力量,對優秀數字化媒體素材、示范性教學案例等資源進行采集或是研制,并按照院系以及專業進行清晰分類,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環機制[4]。
需注意的是,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且永遠沒有終點的工程,高職院校應不吝資金和技術投入,為建設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在新時期職業教育教學中,學生技能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受到重點關注,因為這關系著學生能否在畢業后快速的適應工作崗位。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則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積極意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對各專業方向進行靈活的調整,和企業共同完成專業教學內容的編制,并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畢業后迅速成為企業的可用之才。
其次,構建專業方向模塊。基于企業就業崗位要求制定專業教學內容以及實踐課程。積極推動企業合建實訓實習基地,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的頂崗實習機會。同時合理利用實訓基地的資源開展科技開發和技術服務工作,為高職院校教師開展額科研實踐提供支持,促進院校軟硬件實力的提升。
此外,在課程體系中添加相關專業領域或是崗位群所必須的核心職業能力資格證書的有關內容,通過實訓教學充分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保障其能夠順利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再次,工學一體。基于“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將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訓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在院校內部建設生產型實訓基地,提高實訓課程教學水準,促進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的共同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中建立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群有利于教學資源的整合,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配置,實現高效利用,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實踐技能的道充分鍛煉,還可以實現院校產研水平的提升,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