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楊高怡 馮 娜 徐建平 李 丹
泌尿系結核(urinaty tuberculosis)是常見的肺外結核之一,常繼發于肺結核,并且隨著結核病發病率的上升,其發病率也不斷的增長[1]。近年來影像技術不斷發展,影像學檢查常被用于泌尿系結核的診斷[2]。膀胱結核(tuberculosis of bladder)作為泌尿生殖系統結核的一部分,較少見,相關文獻報道也較少。現將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超聲科自2015 年4月—2017 年4 月20 例膀胱結核超聲分型診斷結果總結如下。
收集2015 年4 月—2017 年4 月入住我院結核科,并經尿液培養及膀胱鏡活檢證實的膀胱結核患者20 例,男15 例,女5 例,年齡28~66 歲,平均(33.2±3.1)歲;均合并腎結核;臨床表現為尿頻10例,尿痛8 例,血尿7 例,膿尿1 例,發熱3 例。
采用Philips IU22 超聲診斷儀,C5-1 探頭頻率為1.0~5.0MHz。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行超聲檢查,于恥骨聯合上方做縱橫斜多切面掃查,觀察膀胱大小、內部透聲情況、是否有分隔帶以及分隔帶血流情況,膀胱壁形態、回聲、內部血流情況及有無回聲區、鈣化。運用膀胱容積公式:容積=D1×D2×D3×0.52 計算膀胱內尿量,具體方法:在膀胱最大橫切面處測量膀胱左右徑D1 及前后徑D2,并在最大縱切面處測量膀胱上下徑D3。膀胱壁厚度在膀胱最大橫切面處測量。
分析總結20 例膀胱結核的聲像圖表現,結合膀胱鏡檢查和病理變化,將疾病分為以下四種類型:Ⅰ型:結節隆起型4 例(4/20,20%),膀胱內壁呈結節樣突向膀胱腔內(本組最大者38.9mm×13.9mm,小者7.2mm×5.4mm)呈乳頭狀或息肉狀,形態不規則,呈偏強回聲或等回聲,病變常位于膀胱三角區和膀胱側壁,病變可單發或多個結節連接成片。較大結節內部回聲不均勻,內見無回聲及點狀強回聲。其中2 例有單側腎積水伴輸尿管擴張。II 型:局部增厚型8 例(8/20,40%),膀胱壁病變范圍60mm 以下,呈局限性增厚,本組8 例為膀胱三角區或尿道內口周圍內壁的局部增厚,最厚處達8mm。其中5 例增厚的黏膜層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少量無回聲、低回聲區或點狀強回聲。6 例有單側腎積水伴輸尿管擴張。III 型:彌漫性增厚型2 例(2/20,10%),膀胱壁病變范圍60mm及以上,呈彌漫性增厚,最厚處達12mm,膀胱黏膜層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條狀無回聲區或點狀強回聲,膀胱壁連續性完整。其中1 例膀胱體積明顯縮小,呈球形,容積約48mL。1 例膀胱內透聲差,可見條狀偏強回聲,似“水草”在膀胱內漂浮。1 例雙側腎積水伴雙側輸尿管擴張。1 例單側腎積水伴輸尿管擴張。IV 型:混合型6 例(6/20,30%),在局部或全壁彌漫增厚的基礎上合并結節樣隆起,結節形態不規則,呈偏強回聲或等回聲。
彩色多普勒表現:20 例中13 例黏膜層或結節內可見點狀及短棒狀血流信號,占65.0%,如測及動脈頻譜者RI<0.5。
膀胱結核大多為腎結核下行感染所致,少數由前列腺結核或盆腔結核蔓延而來,較為少見,常伴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結核,原發性膀胱結核罕見[3]。本組20 例病例均伴有腎結核,隨著腎結核病變的發展,腎臟內液化的干酪樣壞死物隨尿液下行至膀胱,即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膀胱引起免疫應答,膀胱壁黏膜充血和水腫,形成結核結節,隨著病灶的擴大可發生潰瘍,形成肉芽腫、纖維化以及鈣化。嚴重時可侵犯整個膀胱壁,導致膀胱容量減少[4]。
不同病例,由于病變程度、范圍不同,超聲表現也各不相同。其主要超聲特征為:(1)本組膀胱結核以局部增厚型為主要表現形式(8/20,40%),未見文獻所述的膀胱壁連續性中斷,膀胱穿孔病例,考慮可能原因如下:①患者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出現腰部酸痛、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時能及時就診,避免疾病加重;②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結核并經抗結核治療,控制了膀胱結核的發展。(2)膀胱壁增厚好發于膀胱三角區及輸尿管口附近,由于膀胱結核自腎結核蔓延而來,結核分枝桿菌首先作用于該區域。(3)全膀胱壁呈彌漫增厚,其中部分伴有膀胱腔容積減小和膀胱順應性降低。由于膀胱結核病情的發展,膀胱容量減少至50mL 以下時,臨床上稱為結核性膀胱攣縮。其在我國發生率約占泌尿系結核的12.5%[5]。對于病情發展至攣縮者,膀胱功能已發生不可逆的損傷。這表明膀胱結核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4)結節隆起型的特點是,較大結節內可出現無回聲區或點狀強回聲。(5)膀胱三角區膀胱壁病變較重時易引起繼發性改變,如輸尿管膀胱入口處梗阻,導致輸尿管擴張和腎盂積水。病變蔓延至整個膀胱,膀胱壁纖維化導致健側輸尿管口狹窄,引發健側腎盂積水及輸尿管擴張。(6)CDFI 表現:在本組中65.0%(13/20)的膀胱結核患者膀胱壁可測及相對稀疏的血流信號,且大部分呈點狀或短棒狀,測及動脈頻譜者RI<0.5。
膀胱結核的混合型與膀胱腫瘤超聲表現鑒別較困難。總結本組資料并回顧相關文獻[6],我們認為以下超聲特征有助于鑒別。(1)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血流較豐富,且血流起自于腫塊基底部,呈“小草”或“樹枝”狀,常測及動脈頻譜;而膀胱結核血流信號稀少。(2)臨床表現方面,膀胱結核病史長多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結核如腎結核,常伴有尿急、尿痛及血尿等,而膀胱腫瘤病史較短而病程發展較快,多伴有無痛性血尿。本組中有1 例外院考慮為膀胱腫瘤的患者來我院尋求手術治療,該患者既往有腎結核病史,二維圖像上顯示膀胱三角區可見一偏強回聲結節突向膀胱腔內,其內回聲不均,可見點狀強回聲,內部彩色血流信號呈點狀,其周膀胱壁局限性增厚。結合病史以及聲像圖特征,判斷為膀胱結核可能性大,后經膀胱鏡活檢證實,該患者即轉為抗結核治療。
綜上所述,膀胱結核是慢性過程,病理演變過程復雜多樣,超聲能夠顯示不同時期不同類型膀胱結核聲像圖特點,對膀胱結核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