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楚文
(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 廣東 惠州)
財政在醫療衛生領域投入的專項資金逐年增長,公共衛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應急救治、公立醫院改革、疫病防控等方面都是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的重點方向,部分地區財政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事前績效預算和事后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機制。由于醫療衛生項目專業性強且項目各具特點,財政部門設計的一級績效評價指標缺乏具體的指向性,結果造成績效指標缺乏統一性和可比性。財政部門績效評價大多停留在項目實施單位材料報送財政部門匯總分析的非信息化管理階段,研究利用信息化平臺將績效評價指標有效地嵌入業務實施、財務核算的各相關環節,有助于專項資金的申報、使用、管理、績效評價和評價結果應用整個過程形成一個閉環,有效地推動項目績效管理的改革。
財政部在2017年召開的績效評價工作推進會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績效評價工作缺少統一規范的規則;績效評價技術操作標準體系仍未建立,績效評價指標、權重和評分標準設計過于隨意,評價結果沒有可比性,分類指標庫、數據庫、專家庫、中介機構庫還有待形成。由于專項資金評價體系不完善,經常出現預算缺乏嚴謹,隨意調整預算,甚至發生挪用、套取專項資金的現象。針對評價體系過于空泛,缺乏精準的管控體系,時常出現各級部門為完成任務拼湊填報相關數據,導致績效評價信息失真。
目前使用信息化方式管理的醫療衛生項目專項資金為數不多,大部分項目績效管理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績效評價的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人工處理后往往難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財政及主管部門對專項的實施信息不能通過信息化方式及時傳遞,績效評價信息也不能在項目實施當期及時使用,績效評價信息的應用滯后。
醫療衛生領域的專項資金從資金來源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由中央、省設立的,地市以配套資金形式補助的,這一類型的項目一般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或政府發展的規劃項目,上級財政在重點環節給予資金支持,具體的環節由地方政府給予配套資金的支持,由于各地政府財力和管理水平不均衡,從而出現地市級政府在沒對具體項目進行細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資金的配套。資金投入大小、方式、對產出效果的影響等并沒有在資金配套前或項目績效評價后進行完善。配套資金的多少取決于項目單位與財政部門的博弈,資金使用過程中的管理、內部控制、績效評價標準和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等方面也沒進一步完善。
第二類由地市根據當地發展需要自行設立的,這一類型的項目是按地方政府的規劃設立,對項目設立的必要性、資金投入的大小,資金投入的方式等更大程度上體現政府部門的意志,缺乏客觀、科學的評價體系,缺乏健全的管控制度。不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體系導致“重項目設立、分配,輕項目管控及績效評價”,忽視專項資金實施的全過程跟蹤,以及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對專項資金項目進行有效的調整。
績效評價是指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確定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安排預算的執行結果所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但在實踐中,績效評價更大意義在于把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得到的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于專項資金的申報、分配、過程管控、事后評價應用的全過程,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基于信息化平臺的績效評價的目標為項目信息全流程有機融入信息化平臺,形成事前確定科學的評價體系,事中精準反饋運行數據,發現可改進的管理單元,及時糾偏,事后績效評價分析促進流程再造和評價體系的優化。

圖1 整合目標示意圖
針對現行項目預算支出申報中的“項目目標及預期效益”欄目,應全面考慮目標的標準、計量、管控及信息反饋方式等。以定量指標、可信息化監控指標為主,定性指標為輔,主要包括:①業務完成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②財務指標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③內部管控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④項目社會公眾參與評價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
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可以突破傳統績效評價結果不能在績效評價周期當期應用這一弊端,在項目運行的過程中,通過嵌入信息化平臺中的績效評價數據,項目管理者和實施者及時發現可改進的管理單元,在項目實施的周期內將可改進的管理單元進行優化,促使專項資金在當前績效評價周期內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
項目開始階段資金的用途、標準、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都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嵌入業務系統中,信息系統根據條件判斷是否滿足開支標準,符合條件的按既定的用途、標準列支,不符合條件退回,信息化平臺根據數據進行實時的績效分析,形成有效的糾偏機制,有效規避人為執行失誤。
現行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有個別項目提出社會公眾滿意度指標,但僅限于項目實施單位的主觀數據報送。醫療衛生項目專項資金最終受益者是社會公眾,社會公眾對專項資金項目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感受及評價意見對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制定社會公眾參與評價的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利用信息化平臺實時反饋分析,對下一周期專項資金項目開展的方式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
持續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需要逐年優化,在項目周期結束后,項目單位須根據績效評價分析結果對業務流程再造和績效評價體系的優化,財政部門根據項目單位上一評價周期的評價結果來調整下一年專項資金的分配額度及項目開展的路徑。

表1 基于信息化平臺績效評價的基本流程
財政專項資金的高效運作,必須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體系來保障。希望日后有更多的專項資金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通過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設定、過程管控和糾偏、評價結果反饋與運用一系列高質量的績效管理手段,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發揮更大的效用,專項資金的運作更為精準、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