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縣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員,合作社在促進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安陽縣在做大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探索出五項措施供大家借鑒。
安陽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長期與農事打交道的農民,這類群體戀土情結重,總琢磨著在土地上做些文章、搞點成績來證明自己,有股干勁、闖勁,有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積累的實踐經驗,主要靠“土里刨食”逐漸發展壯大。但由于長期忙于田間,他們對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較低,相對來說思想有些保守。雖然他們在生產經營方面形成了一定規模,但在投入時較謹慎,仍停留在“小作坊”狀態,設施簡陋、管理粗放、模式單一,效率往往差強人意,因此也只是普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放大版。但這類群體一旦做通了思想工作,有持續傳遞的外界信息或有效地指導服務,他們也希望轉型升級。另一類創辦者主要是轉行返鄉的創業人員、大學生、轉業軍人等,他們受政策的感召,回到家鄉創辦合作社。這類群體懂理論、會干事、責任心強、有一定的本錢,成為了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由于他們長期沒從事過農業生產,不精通“門道”,在生產經營中盲目性大,剛投入時會“大手筆”,當置身其中時,才會發現“陷阱”,手忙腳亂、虎頭蛇尾。但這類群體一旦得到入門指導和不間斷地跟蹤服務,就會縮短走上正軌路的時間,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
《安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在強化保障措施中明確規定:縣政府要繼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 持力度,對合作社實行項目傾斜扶持政策。但是,安陽縣財政資金面臨著原來的農業“三項”補貼不精準的問題,目前的改革成果有待評估;獎補資金額度小,僧多粥少,支持力度有限,容易產生不公平。而農業生產周期長、風險高、生產季節性等因素決定了合作社對資金需求也是周期性的。雖然近幾年金融、保險等市場化手段介入解決了合作社爭取資金的難題,但金融、保險等機構畢竟都是以服務為手段、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再加上合作社產品結構單一,市場化運作程度低,推廣價值和持續性差,服務范圍具有局限性,操作起來差強人意,如果失去政策激勵和財政支持,很難調動合作社的內在動力。所以,安陽縣在現代農業獎補資金項目申報中,傾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合作社,營造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扶持農民的氛圍。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土地,但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有兩個方面的困擾。一是流轉土地難。有些鄉村農民戀土情節重,不愿流轉土地;而有些愿意流轉土地的,租金居高不下,從而導致合作社很難形成規模。另外,合作社又擔心流轉土地到期后無法續租,不敢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從而影響了土地的產出和效益。二是設施用地審批難。多數合作社得到了項目資金后,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改善,配備了大型先進的配套機器設備,擴大了規模經營。但由于設施用地審批難,即使獲得了審批,設施用地面積小,機器設備長期暴露在外,縮短了使用壽命;地上產出物收獲時晾曬地方有限,作物儲藏地方不足等,這些都阻礙了合作社培強培優的步伐,設施用地限制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因此,給予合作社用地上的松綁是做大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當務之急。
進一步建立健全“縣—鄉—村—示范戶”四位一體的農技推廣體系,充分發揮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的作用,強化職能服務和技術指導,為合作社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加大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作物統防統治技術和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和“互聯網+”建設,強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農業園區的信息服務。
品牌是生產者、經營者的生命。要積極引導農民合作社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強化品牌戰略觀念,組織合作社的農產品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打造安陽縣“一村一品”“一鎮一品”農產品品牌,強化農產品市場地位,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添薪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