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植保植檢站 楊祖芳
菜豆角不耐霜凍,夏季高溫多雨又不利開花結莢,一般應把開花結莢期安排在月平均溫度為18~25 ℃的月份里。我國大部分地區菜豆角分春秋兩季栽培。春茬直播可在斷霜前幾天,當10 cm地溫穩定在10 ℃時即可播種或定植。育苗移栽的苗齡為15~20 d。矮生種比蔓生種可早播幾天。長江流域在3月上中旬開始育苗,3月下旬到4月上旬定植;華南地區可在1—2月即可露地播種或育苗;北方地區可春秋兩季栽培,春季在3月中旬加塑料膜覆蓋栽培,秋季在8月上中旬播種。
菜豆角不宜連作,否則生長不良,易發生病蟲害較多,最好實行3年以上輪作。前茬作物多為秋季菜或越冬菜,也可以與糧食輪作,閑休地冬前要深翻曬地。菜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早熟栽培宜選用沙壤土,晚熟栽培以土層深厚的黏壤土為宜。菜豆的根部雖有根瘤菌,但不如其他豆類發達,因此,仍要施足基肥。應以磷鉀肥為主,氮肥可以少施些。基肥應結合播前翻地施入,基肥必須充分腐熟,以免遭蛆害,影響種子發芽生長。
春菜豆通常采用育苗移栽,亦可直播。在溫度低濕度大時,宜用干籽直接播種。菜豆種子吸水較快,最好足墑播種。如土壤墑情不足時,可播前澆水造墑。也可以按行株距開溝,于溝內引小水,水滲后播種。蔓生菜豆多為穴播,為了預防根蛆為害,播種時每667 m2可溝施敵百蟲粉1~1.5 kg。合理密植是菜豆豐產的重要環節,密度根據品種和栽培季節而異。春菜豆生育前期溫度低,主蔓生長緩慢,有利側枝發育,播種宜稀。一般蔓生種的行距為 60~65 cm,穴距為 35~40 cm,兩行一架,每穴播3粒。
1.查苗補苗。菜豆直播或育苗移栽的,常易發生缺株現象,因此當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后,應及時查苗補苗。如基生葉提早脫落或部分受傷的幼苗,一般生育緩慢,根系明顯減少,應及時換栽健苗。補栽的秧苗應事前在保護地內培育好。
2.灌水追肥。菜豆在開花結莢以前的營養生長期,對水分的反應很敏感,尤其蔓生過早澆水會造成根系淺,莖葉生長旺,花絮發育不良,易形成大量落花,對早期產量影響很大,所以在開花結莢以前,管理上以發根壯根為主。主要措施是適當蹲苗后澆一水,及時中耕1~2次;開始抽蔓時,結合插架澆一水,合墑中耕培土;第一花絮開花期一般不澆水,防止枝葉徒長落花。當豆莢開始肥大伸長時,應結束蹲苗期,植株已由營養生長過渡到以生殖生長為主,莖葉徒長可能性減少。為使嫩莢迅速生長,需要供給充足的水分,一般以保持畦面見干見濕。我國農諺有“澆莢不澆花,干花濕莢”的栽培菜豆的經驗。另外,澆水要注意氣候變化,早期要上午澆水,防止灌水降溫,夏季要勤澆、小澆、早晚澆,以降低溫度。暴雨之后要進行“澇澆園”防止落花落莢。菜豆苗期,根瘤很少,還需要施少量速效性氮肥,有利于根系生長,葉面積擴大。結莢期為了多收嫩莢,要適量追施氮肥,并配合磷肥、鉀肥。可結合灌水,施入腐熟人糞尿或化肥。一般嫩莢坐住后進行第2次追肥,以后每采收1~2次,追肥1次。最好是氮素化肥與人糞尿交替施用。春菜豆進入采收后期,莖葉生長緩慢,結莢減少,畸形莢增多,這時如能繼續加強肥水管理,可以延長采收期,防止提早敗秧。
收獲的標準是花后12~20 d,豆莢由細變粗,顏色由深變淺,豆粒略顯,莢大而嫩,這時品質最好,為收獲適期。收獲過遲,則品質下降。實時收獲有利嫩莢的迅速生長,可提高產量和品質。一般春播蔓生種產量為 2000~3000 kg/667 m2。
秋菜豆一般在晚夏或早秋播種。霜前結莢生長,與春菜豆相反,苗期高溫,結莢期氣溫下降。在栽培管理上應掌握以下幾點:
因為秋季播種出苗后,溫度高,濕度大,植株容易感染病菌,因此秋菜豆應選擇抗熱、抗病品種。
如播種過早,高溫引起早期落花,后期產量低,如播種過遲,生長期短,產量低,最好在當地早霜100天左右播種。在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一般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秋菜豆苗期氣溫高,主蔓生長快,成為結莢的主要部位,而側枝的生長較慢,因此秋菜豆比春菜豆密度可增長10%。苗期要及時灌水,防止高溫為害。追肥宜提早在苗期適用,促進植株迅速生長,爭取在短期內形成強大植株,及早進入生殖生長,延長結莢期,增加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