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一要求,著眼于國情農情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規律,既是重大的理論創新,也是務實的實踐要求,對于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農業人口所占比例很大,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既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又要考慮小農戶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積極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小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元,既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穩定器”。可以說,沒有小農的現代化,也就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因此,在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過程中,絕不能拋棄小農戶、遺忘小農戶,更不能剝奪小農戶,一定要把小農戶的發展擺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盤子中統籌謀劃、共同推動。
目前,河南省共有家庭經營農戶2 124.4萬戶,小農戶所占比例高達89%。其中,純農戶1 395.2萬戶,占66%;農業兼業戶396.3萬戶,占17%;非農戶137.3萬戶,占6%。經營耕地面積在0.67hm2以下的小農戶有1 837.3萬戶,占86%。
一是從業人員老齡化,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70.2%;二是農業生產分散化,戶均3塊地,不能連片成方,耕作不方便;三是家庭經營兼業化,農業作為副業,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
一是規模經營難。缺資金、缺技術,耕地細碎化,不能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批量性供應,生產效率低。二是轉型升級難。在采用新品種、新技術上,既沒有引進的動力,也沒有掌握的能力,無法調整生產結構實現轉型升級。三是資金獲取難。經營分散,實力較弱,缺乏有效擔保物,難以獲得貸款支持。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機制,搭建連接橋梁,重點解決三個突出問題,確保小農戶能夠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分享紅利。
當前,要著重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化”、作用小、帶動弱的問題,從提高農民合作水平入手,使小農戶通過合作與聯合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更強的競爭能力,成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支持各種專業服務組織的協同服務,搭建合作服務、利益共贏的服務共同體,通過完善農業生產經營全程化服務,解除小農戶的“后顧之憂”,讓小農戶專心務農,發揮小農戶的經營優勢。
圍繞小農“種什么”“怎么種”“怎么賣”等困難,加強市場意識、經營意識的培養和信息連通,促進小農與大市場的有效聯結;搭建田間學校、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平臺,加強對小農戶的技術和經營培訓,激活小農戶內生發展活力。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盲目減少小農戶。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的“橋梁”,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過程中,想方設法將千萬小農戶引領到現代農業的軌道上來,可通過探索“三個一批”的方式,來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土地入股、訂單帶動、利潤返還等手段,建立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小農戶選準產業機會、對接市場需求、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發展能力。建議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的多少,作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標準,推動更多的惠農政策和資金資源向小農戶傾斜,使小農戶通過合作與聯合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立足小農戶的特點和需要,健全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互聯網信息平臺,發展小型農業機械和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把小農戶不想辦、難辦到、辦不了的事情辦好,解除小農戶的“后顧之憂”,讓小農戶能夠繼續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建議加大對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的補貼力度,通過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完善確權登記頒證、穩定小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小農戶主動參與發展現代農業的內生動力,讓小農戶把手中粗放經營的土地資源入股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通過把小農戶重新組織起來、把集體資源聚集起來、把農業產業發展起來,壯大新型集體經濟,使小農戶合理分享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收益。建議在頂層設計上,研究制定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讓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真正強起來,使其有能力帶動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