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農業局農經能源站 董新梅
武陟農業局執法大隊 衛周杰
為使廣大玉木耳種植戶能夠充分掌握玉木耳的吊袋栽培管理技術,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提高效益,筆者現將玉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搭建玉木耳大棚,應選擇地面平整、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塊。首先,搭建一個寬10 m,長30~50 m,邊高1.8 m,中間立柱高3.5 m,間隔4.5 m的大棚。其次,搭建菇架時,在距大棚兩側1.8 m處栽2排立柱,挖坑至30 cm深放立柱,用水泥灌注牢固,立柱間距1 m,在立柱上用鋼管連接固定并綁緊。栽培棚兩側是管理通道,寬度1.8 m。最后,在棚上鋪放10根和栽培棚相等長度的微噴皮管,直徑2.0 cm,并在皮管上方每隔90 cm處安裝1個噴頭。早春栽培先在大棚上覆蓋一層塑料膜,塑料膜上再覆蓋一層遮陽網,遮陽網外面覆蓋厚草簾,外面再覆蓋一層塑料膜。晚春或秋季栽培里面可以不用塑料膜,直接在大棚頂部覆蓋一層遮陽網,遮陽網外面覆蓋厚草簾子,草簾外面覆蓋塑料膜。
武陟縣種植玉木耳主要以春季栽培為主、秋季栽培為輔。春季栽培時栽培袋接種期一般在2月初至3月底,培養期30~40 d,后熟期15~25 d。2月底扣大棚塑料膜增溫,3月中下旬菌袋運進大棚進行菌袋休養催芽,4月初開始進行玉木耳出耳管理,5月初開始采摘,8月上旬采收結束。
棉籽殼84%、麩皮15%、石膏1%,再加入水進行攪拌,含水量60%左右。用10 cm×24 cm,厚度為0.04 mm的聚丙烯袋裝袋。在壓力為1.8 mPa的滅菌鍋中持續滅菌2~2.5 h,在鍋內自然冷卻8 h,壓力為0時,打開閥門取出栽培袋準備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時手持原種試管,用消毒過的接種耙從原種試管內,勾取1~1.5 cm2左右的一小塊菌種,放到栽培袋口,系好袋子,一只原種試管可以接栽培袋6~8袋左右。接好的栽培袋放在培養室里培養,溫度保持25~30 ℃,相對濕度70%左右,早晚通風各0.5 h,經過30 d的培養,菌絲就會長滿培養袋。
棉籽殼40%、玉米心50%、麩皮3%、玉米面3%、生石灰 2%、精料2%,對水攪拌均勻,含水量60%左右,用裝袋機進行分裝。將裝好的栽培袋運入滅菌鍋,擺放整齊,外面用塑料布和彩條布罩住,四周用沙袋壓住密封好,防止漏氣。點火燒鍋,使溫度快速升到100 ℃,滅菌12 h,再自然冷卻12 h,確保滅菌徹底。
將滅好菌的栽培袋運入接種室擺放整齊,并將工作服、口罩、手套、菌種、鑷子、封口紙、皮筋、封口圈等接種用具全部放入接種室,然后進行消毒滅菌。對接種室進行消毒滅菌,經過消毒滅菌5~8 h,料袋也冷卻到25 ℃以下,即可接種。
將接種好的栽培袋袋運入培養室進行避光發菌培養。發菌期是不需要光照的,菇棚溫度控制在 15~25 ℃,相對濕度 65% 左右;要加強料溫檢查,料溫保持在20~25 ℃,如超過 30 ℃,則會受熱產生雜菌。發菌期不需要進行噴水,經過40~50 d,菌絲就會長滿菌袋,然后再培養5~7 d,當菌種表面出現微黃色水珠時,說明菌絲已經生理成熟,只要光照合理,就可以出耳了。
在棚內菇架橫桿上,每隔16 cm搭一根已經打好結的尼龍繩,然后將菌袋穿在尼龍繩結之間,一般每根尼龍繩可立體吊6袋,袋與袋之間有適當距離,菌袋離地面20~30 cm,利于通風,提高產量。
菌袋吊袋2~3 d不能澆水,大棚內溫度靠遮陰網和塑料膜來調節,使溫度控制在20~25 ℃,可以向地面上澆水,使大棚內濕度保持在 75~80%, 待 2~3 d 菌 袋 菌 絲 恢復后就可以往菌袋上澆水,每天可以進行間歇噴水,使大棚內相對濕度達到90%。這階段切忌澆重水,以保濕為主,每天通風2次,持續7~10 d,玉木耳耳芽形成綠豆大小。
玉木耳在生長過程中,為了保證玉木耳的品質質量,必須要控制耳片生長速度。通過噴水和通風來調控大棚內溫度,使大棚內溫度不能超過25 ℃,從而控制生長速度。最高溫度不要超過30 ℃。
在玉木耳生長初期,也就是當玉木耳的子實體邊緣分化出耳片后,在棚內噴水時要盡量噴霧狀水,且水量要少。早春栽培的玉木耳一般在 15:00至次日09:00噴水,5月后 一 般 在 17:00至 次 日 07:00噴水,使大棚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采用間歇式噴水時,噴30~40 min, 停 水 15~20 min, 重 復3~4次;如果采取自動噴水設施,每次噴水時間為3~4 min。根據氣溫情況,一般噴水時可以放下棚膜,不噴水時將棚膜及遮陽網卷到棚上進行通風和曬袋。
在玉木耳的管理過程中,當子實體形成耳片逐漸向外伸展時,此階段應逐漸加大通風量,正常情況下,每次噴水后要及時通風,每天通風3~4次,氣溫高時要早晚通風,可以從19∶00一直通風至第2天早上,氣溫低時中午通風。當大棚內溫度高濕度大時還可通過蓋遮陰網、掀開棚四周塑料膜進行通風調節,嚴防高溫高濕。
每茬玉木耳采收結束后,將大棚的塑料膜和遮陰網卷至棚上,曬袋5~6 d,再進行噴水管理,即干干濕濕的水分管理。“曬袋”管理是避免耳片發黃的關鍵措施。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品種,出耳期不得向子實體直接噴灑化學藥劑。發生害蟲可用菊酯類或石硫合劑對大棚周圍進行多次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