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是黃淮海地區冬春季節主要蔬菜之一,可儲藏到翌年4—5月。由于蘿卜營養豐富,具有通氣消食的功效,是食藥兼優的大眾蔬菜,因此在黃淮海地區秋冬季節大量栽培。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黃淮海地區蘿卜高產栽培技術,現介紹如下。
選用優良品種是蘿卜獲得高產的基礎。根據黃淮海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土壤條件,以及群眾的消費習慣,目前適宜種植的優良品種有791蘿卜、德日2號、大紅袍蘿卜,九斤紅蘿卜、心里美蘿卜、水果蘿卜等。
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重施基肥。播種前整地要一次性施足底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500~4000 kg,硫酸鉀復合肥50~60 kg,糞土和肥料混合拌勻后深耕細耙,土地整平,以備播種。
以平均氣溫在20~25 ℃播種為宜,黃淮海地區播種時間較長,從為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均可。蘿卜栽在埂上較好,行距70 cm,株距25~35 cm,播種起土埂高20 cm,埂頂推平,埂上寬15~20 cm。播種前用水浸種3 h,足墑播種,下種深度 1.2~1.5 cm,每穴 3~5粒,籽點播在埂上。出苗后早間苗,適時定苗,每667 m2留苗4000株左右,每 667 m2用種量 400~500 g。
蘿卜的幼苗出土后生長迅速,要及時間苗,保證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以獲得優質壯苗。否則相互遮陰,光照不足,造成幼苗細弱徒長,會使胚軸部分延長而倒伏。間苗的次數和時間一般應遵循“早間苗、分次間苗、晚定苗”的原則,保證苗全苗壯。早間苗,拔苗時不至于損傷留用苗的根須;晚定苗,要比早定苗減少因害蟲為害而造成的缺苗。一般在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1次間苗,拔除被病蟲侵害苗、細弱苗、畸形苗及不具本品種特征的苗,留子葉展開方向與行間垂直,2片子葉大小一致,形狀呈圓腎型的苗。2~3片真葉期,進行第2次間苗,每穴要留苗2~3株。“大破肚”時選留具有本品種特征的健壯苗1株,即為定苗,其余拔除。
蘿卜生長期需水分較多,不耐干旱,如果缺水,肉質根就會生長細瘦、皮厚、肉硬而且辣味大,如果水分供應不勻,肉質根也會生長不齊或者裂根。如果水分過多,又容易使根部發育不良,或者腐爛。所以要根據降水量的多少,空氣和土壤的濕度大小,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等條件來決定澆水次數和每次澆水量,要根據蘿卜的不同生育階段,靈活掌握。
從種子發芽到第1片真葉展開為發芽期,需5~7 d,要求溫度20~25 ℃。土壤含水量在80%以上。播種后要充分灌水,保證土壤濕潤,才能發芽迅速,出苗整齊。如果這時缺水,或者土面板結,就會造成“芽干”現象,或種子出芽的時候“頂鍋蓋”而不能出土,造成嚴重缺苗。一般在播種以后,應該立即灌1次水,保證種子能夠吸收足夠的水分,以利于發芽。在幼芽大部分出土的時候,需再灌1次小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持全苗。
從真葉展開到形成6~7片葉時(破肚),需15~20 d。此期要求較高的溫度和較強的光照。因肉質根不斷加粗,而外初生表皮被脹裂,破肚以后肉質根加速生長。土壤含水量以60%為宜。該期苗小根淺,需要的水分不多,所以澆水要少。如果當時天氣炎熱,外界溫度高,地面蒸發量大,則需要適當澆水,以免幼苗因缺少水分而生長停滯和發生嚴重的毒素病。同時,苗期還要注意排水防澇。
此期又稱蓮座期,從“破肚”到“露肩”時需要20~30 d。此期葉片生長旺盛,肉質根延長和加粗也同時進行,根頭部開始膨大,這種現象叫“露肩”或“定橛”。此期根部逐漸肥大,需水漸多,因此,要適量澆水,以保證葉部的發育。但也不能澆水過多,否則,便會使葉片徒長而相互遮陰,妨礙通風透光。同時,營養生長太旺盛,把大量養分消耗在營養生長上,也會減少養分的積累,妨礙肉質根的發育。如果澆水過晚,勢必會影響到肉質根的生長。
從露肩到收獲需50~60 d。這是肉質根膨大的最大時期,此時期地上部生長量超過地下部分,能夠看出品種的生理特征,地上部葉片生長緩慢,肉質根生長速度加快,這時肉質根的生長量占最終產量的80%。此期需要充足均勻的水分,需土壤濕度70%~80%。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直到采收前為止。如果此時受旱,會使蘿卜的肉質根發育緩慢和外皮變硬,以后若遇降雨或者大量澆水,其內部組織突然膨大,容易裂根引起腐爛。后期缺水還會容易使蘿卜空心、味辣、肉硬,降低品質和產量。
蘿卜追肥要根據在生長期中對營養元素需要的規律進行。從幼苗期到露肩期是吸收根,葉叢生長時期,需要的氮肥比磷鉀多;肉質根生長旺盛期,進入養分儲藏累積時間,則磷肥、鉀肥的需要量增多,尤以鉀肥最多。在追肥時要做到“三看一巧”,即看天、看地、看長勢,在巧字上狠下功夫,以求合理施肥,做到選擇適宜的追肥時間。一般追肥的時間和次數是:第1次追肥,在幼苗生出7片真葉時進行,每667 m2施用尿素5 kg,施用方法是在澆水之前,把肥料撒在壟的陰面上,距離植株7~10 cm處,然后澆水。第2次追肥可在第1次追肥之后20 d進行,每667 m2順水追施硫酸鉀10 kg。第3次追肥可在第2次追肥之后20 d進行,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還應當增施硫酸鉀10 kg。追肥切忌濃度過大或離根部太近。以免燒根。每次追肥之后,都要灌1次清水,以利于植株根部及時吸收養分。施用氮肥要適量,如果氮肥過多,容易使蘿卜的肉質根產生苦瓜素而使味道變苦。
肉質根在尚未膨大前,如果遇到了低溫,日照時間過長的環境,滿足了極端發育的需要,就會發生未熟抽薹現象。抽薹以后,營養物質供應開花結實用,肉質根由致密的狀態變成疏松狀態,失去食用價值。抽薹決定于品種特性和外界條件總體的影響。栽培上常因播種期太早及管理技術不當等而引起先期抽薹。抽薹與否,也與品種有關。
蘿卜在營養期間避免有階段發育條件。例如:在不同季節選用適宜的品種,適期播種,選用階段發育嚴格的品種,采用優良的栽培技術等,都可防止減少抽薹的損失。如果播種過早或管理不當發生抽薹現象,要在第一時間把抽薹掰掉,掰的越早效果越好,基本不影響品質和產量,
空心是蘿卜生長中常見的現象,各種蘿卜均有發生,在生長期和儲存期也有可能發生。造成蘿卜空心的重要原因是水分失調。在肉質根生長盛期細胞迅速膨大,如果溫度過高,濕度過低,則植株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旺盛,水分消耗過大,肉質根中部分薄壁細胞便會缺乏營養和水分而處于饑餓狀態,細胞間產生間隙,因而就產生了空心。如播種期過早引起抽薹開花和延遲收獲,或儲藏在高溫干燥的場所,也會使蘿卜失去大量水分而空心。
選用優良品種,掌握適宜的播種期;加強水肥管理,不宜使土壤過濕或過干。適時收獲,儲藏時覆土不宜過干,在肉質根形成初期,可在葉面噴灑5%的蔗糖溶液或5 mL/kg的硼溶液,每7~10 d噴1次,噴2~3次可以減少空心發生。
有的沿著肉質根縱向開裂,有的在靠近柄處橫向開裂,也有的在根頭處呈放射狀開裂。一般在開始破裂時,破裂部分成龜裂狀,以后龜裂部分逐漸增大,致使肉質根生長停止。肉質根的破裂與土壤水分有關,是由于在肉質根生長過程中土壤忽干忽濕,水分供應不均勻造成的。如在“破肚”后,肉質根開始膨大時,遇到高溫干旱天氣, 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士壤含水量降低,水分供應不足,且持續時間較長,使肉質根膨大受到抑制,周皮層組織硬化,在這種情況下,突然降大雨或澆大水,薄壁細胞急驟膨大,使已經硬化的周皮層破裂,因而造成肉質根的破裂。
掌握合理澆水技術,使土壤保持一定溫度,不要過干或過濕,特別是蹲苗結束或開始澆水時,不要澆水太多。另外,在肉質根迅速膨大時期要均勻供水,避免肉質根的開裂。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根生長點被破壞,或主根生長受到阻礙,致使側根膨大所致。在正常的條件下,蘿卜的側根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養分。但是如果土壤耕作層堅硬,或者耕作層太淺,或者耕作層土壤中有石塊阻礙肉質根的生長,或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并且施肥不均勻,或者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或將種子播在糞塊上而使主根生長點受到損傷等,都能引起肉質根分叉,側根便會由吸收根變成儲藏根。此外,蘿卜生長過程中發生雨澇后不及時中耕、在移栽、病蟲害等原因損傷了主根,也會產生畸形根。
精耕細作,深翻暴曬,加深活土層,土壤要整平整細,不留坷垃,清除石塊;有機肥料一定要充分腐熟,播種時要防治地下害蟲。采用直播,不進行育苗移植。
蘿卜的收獲期原則上應在蘿卜的肉質根充分膨大,而又能保持其優良品質時進行收獲。收獲過早,降低產量;收獲過遲,容易糠心;肉質硬化,辣味增加。一般必須在受凍前收獲,否則易造成凍害而不耐儲藏。收獲前7 d停止澆水,要儲藏的蘿卜,應適期早收,以利于儲藏。防止糠心和凍害。